总计:9个纵队全上了(华野没有5纵),总人数达到27万人。可见,此役华野的准备工作是十分充分的。
国民党作战部队序列:
挨打集团:
整编74师(张灵甫):51旅(陈传钧)、57旅(陈啸云)、58旅(卢醒)。
(满编3.6万人左右,但真实参战人数不详,根据笔者判断,至少有三万人参加了孟良崮战役。)
增援集团:
整编25师(黄百韬):40旅(陈士章)、108旅(唐名标)、148旅(廖敬安)。
整编83师(李天霞):19旅(杨荫)、44旅、63旅(徐志勖)。
(李天霞实际并没有满编,部队战斗力不怎么高,不止是在孟良崮战役时期表现差劲,在其他地方表现也差劲)
见死不救集团:
第七军(钟纪):171师(李本一)、172师。(173师被裁剪,部队并入171师)
整编48师(张光玮):138旅、174旅、176旅。(第七军、48师均属桂系)
三:战争过程
如图所示,国民党军74师、83师、25师、65师距离一、二、三兵团较远,而且在行军路上还有一片山脉地区,并不是一马平川的平原。
按照常规军事来看,74师等部队不应该突出这么远的,他们应该在华野6纵的位置才算是最合适的,左右两军相互呼应,可以有效防止被偷袭。
我们可以把一、二、三兵团看成一个大乌龟,而74师就是乌龟伸出来的头。华野经过慎重判断,决定"斩首",剁了张灵甫的74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