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诡异的棺材, 不只让盗墓贼纳闷, 连考古人员也觉得蹊跷!(2)

2021-08-28 16:35  360kuai

图:现代楠木棺材笔者在另著《中国人盗墓史》中,说过这事:过去北方有钱的财主喜欢置办寿材,派木匠南方采购楠木后,直接打成棺材运回。有一个说法,有一次在棺材启运前,木匠将一碗红烧肉置于棺材内。一个多月后棺材运到家,揭开棺盖一看,碗里还有热气,肉还能吃呢。具体说到清朝皇帝的棺材,与汉人的不同。汉族人的棺材是平顶的,从棺头看是四边形的"方盒子",满人棺材则是五边形的:上尖下宽,有脊,中间突起,向两边倾斜,内部宽大。因为这种棺材为有别于汉人棺材,行内一般称为"旗材",或"满材"。

清朝皇帝都是满族人,他们的葬具都是"满材",乾隆的棺材就是这类。不过,乾隆这样的棺材不叫棺材。在清代。皇帝皇后的葬具称"梓宫",皇贵妃以下至嫔称"金棺",贵人以下称为"彩棺",棺具大小、质地、颜色及相应饰件,均大相径庭。帝后陵寝地宫放置棺材的地方,也不叫要"棺室",而称"金券"。●乾隆棺材二度顶门乾隆的棺材诡异之处,还是孙殿英盗陵时发现的。乾隆地宫内通过最后金卷之前,共有四道石门封锁。盗陵士兵却怎么也打不开金券前最后一道石门。士兵当时的第一反应是,门后可能有反盗墓机关。1957年,在明定陵考古发掘时,考古人员便特别考虑到了此事,后来打开后认为之前的设想和担心多余的。事实上,乾隆裕陵也无反盗墓机关,孙殿英在打开前三道石门已,虽然很费力,但并无危险。如果一定要说机关,可能就是顶门的"自来石"。但是,撞开自来石并非难事,为何这最后一道石门怎么也打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