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平分天下”而被诓骗参与“靖难”的实诚人——宁献王朱权

2022-08-12 15:39     360kuai

大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江西南昌城,在城内最大、最华贵、最显著的建筑--宁王府中,王宫后庭寝殿内,宽大的描金龙床上躺着一个身穿黄稠直襟、面容清癯,但是气息奄奄、即将不久于人世的老者,床前还站着一个衣着盘龙青袍、悲切哭泣的青年人,除了两人外,其余侍从女婢等都被赶出殿外,不得靠近,殿内再也没有第三人。屏退左右后,老者用尽全身力气,从床上抬起身来,拉着年轻人的手,用微弱的声音向他絮絮叨叨地说着什么。

大约过了一刻钟后,老者精力涣散,再也不能坚持,最后一次紧握者年轻人的手,竭尽全力向他说出了最后一句嘱咐:"孙儿牢记!我宁藩的这些屈辱,后世子孙千万千万不能忘记,要时刻铭记在心,将来若有机会,一定要讨回公道,报仇雪恨,否则我死不瞑目!"话音刚落,老者便气衰而倒,溘然长逝了。年轻人一边大声哭喊着"王祖",一边跪地叩首,悲恸不已,殿外侍从女婢们也慌忙鱼贯而入,开始处理后事,整个王府也随着老者的去世而立即换上了举哀典仪,一片肃穆之色。

这个刚刚去世的老者,就是移藩南昌已经四十五年的大明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宁王朱权,他死前嘱咐的年轻人是他的嫡长孙、宁世孙朱奠培。为什么即将离世的宁王朱权要屏退外人,拉着孙子的手细细叮嘱,说出"报仇雪恨、否则死不瞑目"的话?这件事,就要从五十年前的那场"靖难之役"说起了。

大明洪武十年(1378年),明太祖第十七子在京师(南京)皇宫出生,生母是杨妃,太祖为这个儿子起名"朱权"。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十四岁的朱权在太祖第三次册立诸藩时被封为宁王,建藩于大宁卫(内蒙古宁城县)。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朱权年满十六,太祖命其率护卫、宫属、家眷等前往喜峰口外的大宁卫,正式就藩。从这一刻起,年轻的朱权就开始为大明担当起北疆边塞的防御重任。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