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文盲?从大写的壹到拾,谁发明的!(2)

2021-08-28 16:36     360kuai

科举是独木桥,明朝也不例外。乳臭未干与白发苍苍同场竞争是常态。荆州人刘珠连续考了36年,66岁终于中了进士。南京大理寺卿董又莘70岁才中进士。但老董还不是历史上年龄最大的,清道光年103岁的老贡士陆云,才是科举1300多年中年龄最大的。最终道光帝赐他为国子监司业衔、协助祭酒主管监务。举科考试最禁忌的就是舞弊,但腐败是无处不在,防不胜防。老朱处理起来是一点道理也不讲的。洪武三十年科考录取的进士全是南方人,老朱任性判定其中有鬼,一道圣旨,把主考官跟状元郎一块儿砍了脑袋。这位状元郎叫陈安邦,也是历史上最倒霉的状元。

科举考试,进入秀才行列就是国家认定的文化人了,除了政府给予的福利外,还有很多特权,如见县官不用下跪等礼遇,经济上也有特权。比如明朝那会儿,京杭大运河与现在的高速公路一样是要收过路费的。从北京到杭州,1700公里,要过12个钞关,民间俗称榷关,1公里两文钱。按照购买力换算,基本跟现在每公里高速收费五毛钱差不多。明朝有点科举功名的人过钞关是免费的。于是,很多文化人就干起了兼职,为航运业主护航。据明代《文疯子传》里有记载,一个秀才给两艘船护航,一趟就收了五两纹银。有利就有人起早,知识也能变现,古已有之。

文化人也有短处,比如爱溜须拍马,老朱的屁股不太好拍。据传有群小知识分子想拍朱元璋马屁,就联合给老朱写了一封信,里面用了句拍马屁的文词,叫"生民作则"。但他们不知道这四个字用老朱家乡风阳土话一念,糟糕了,就是"生民做贼"。这些联名拍马的人全被砍了脑袋。喜爱卖弄绕弯子,典型人物是刑部主事茹太素,给老朱写了份汇报材料,老朱念到6370个字了,还没明白是什么事。急了,命人打屁股。打完,第二天接着念,终于念到16500个字的时候正题才出现了,其实里面的干货就500字。老朱一气得脸都紫了,最后下旨规范公文写作,要求:以后写奏折,要简明扼要,按一定格式,怎么简单怎么写。

文化人也不能把小麦当韭菜,要食人间烟火。山西和浙江有两县的教谕在南京城中偶遇,都是去向朱元璋汇报自己的工作情况,也就是向皇帝述职。俩人在一起相互交流了汇报内容,以及见了皇帝的礼仪和台词。你想,皇帝能够招见县级教育工作官员,实在不易,荣幸而又惶恐,能不认真对待吗!俩人从台词到自己分内的具体工作,都是背得滚瓜烂熟。可到老朱那儿,一见面,突然问:"今年的庄稼收成怎么样啊?"俩人都傻了,这是负责农业生产之人的问题啊,负责教育的显然不清楚,不知道,怎敢欺君!只好说:"不知道啊!"老朱一听,身在基层大田边,居然不知道庄稼收成,这些官还能心系老百姓吗!老朱当场宣布:工作不称职,撤职、流放!老朱的做法对吗?百分之百的不对,也是不对的,就是罚得太重了,应该打五十大板,以示惩罚。哈哈,你说呢!(文/蔡驷 ) (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