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提到的此次战争故事,在历史上确有发生,时间是在魏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正月。就在这场战事爆发的前一年,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与张皇后的父亲光禄大夫张缉密谋除掉司马师,结果事泄被杀。司马师随后罢黜曹芳改立曹髦为帝。早就不满司马师专权的毌丘俭、文钦等人闻讯后,随即在淮南起兵。这也是继魏嘉平三年(公元251年)王凌起兵后淮南地区爆发的第二次企图推翻司马氏专权的大规模战事。

对于如何应付这场突如其来的叛乱,司马师的大将军府中意见出现较大分歧。由于此时司马师刚刚割掉眼部的肉瘤,身体极度虚弱,部分文武建议采取防御策略,慢慢消耗毌丘俭的兵力。不过,这一主张遭到尚书傅嘏和中书侍郎钟会的极力反对。两人都认为只有司马师亲自领兵出征,方能平息叛乱。最终,司马师采纳了傅嘏和钟会的建议,带病出征。

至于小说中提到的司马师大军抢占乐嘉城的故事情节,也是历史的真实,执行这一军令的将领便是时任兖州刺史的邓艾。邓艾抢占乐嘉后,故意在河边修建浮桥,摆出一副兵力不足、战斗力涣散、防御松懈的姿态,诱使叛军进攻。同时,司马师亲率主力连夜赶往乐嘉,欲在乐嘉地区歼灭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