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问五千年:为什么说如果他不早亡,东周也许不会衰落那么早?(2)

2022-08-23 15:19  360kuai

但周平王,最终竟然答应了郑庄公如此要求,把自己的太子派到郑国做人质,这位太子泄父对父亲的决定非常不满,毕竟郑庄公从本质上讲,是他们家的家奴,到家奴的家里做人质,怎么能有面子呢?所以太子在郑国没多久就死掉了,这样一来,等周平王驾崩之后,没有太子即位,只能选择他的孙子,周桓王姬林。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周平王已经斥责了郑庄公,为什么还要委屈巴巴地派自己的儿子,却丢人呢?这个原因应该说比较复杂,但从最基本的观点来看,周平王斥责郑庄公,只是一种为强中干刷存在感的行为,一旦郑庄公给他面子了,他也不得不低头面对现实,完成"周郑交质"。

应该说周桓王年轻气盛,可不惯着郑庄公,毕竟往大了说,诸侯跟自己平起平坐,很伤自尊,往小了说,父亲之死与郑庄公脱不了干系,所以于公于私,周桓王都选择宣布罢免了郑庄公卿士的职位,而这个消息传到郑国之后,他们上下群情激奋,基本上都在说一个事儿,周天子实在是薄情寡义,如果没有郑国几代人的努力和浴血奋战,周王室可能早就在犬戎破镐京的时候,彻底灭亡了,所以群臣提出,要找周天子理论,但老谋深算的郑庄公,当然不能那么做,反而再次拿出了对付弟弟的绝招,骄纵对手,挑衅对手、当然,周天子再怎么落魄,也不需要他一个诸侯国去骄纵,所以只剩下了挑衅一条路,于是郑庄公派人到周天子所在的洛邑去割麦子,直接气的周桓王就想要发兵,讨伐郑国。

但很快,就被他手下一些有见识的大臣劝说住了,因为兵力毕竟有限,如果贸然行动,就中了郑庄公的圈套。郑庄公一看,自己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又安排士卒,割走了周王的麦子之后,又割走了他们的稻子,这就彻底激怒了周桓王,最终,他纠集了陈蔡卫等国,浩浩荡荡杀往郑国。最终,周桓王在繻葛之战中大败,关于这些内容,老乐以前也介绍不少了,总之,在战场上受伤的周桓王,彻底颜面扫地。由此可见,周平王和周桓王这对祖孙,能力差距很大,周平王好歹能够做到外强中干,可是周桓王是内外都不强,还想逞能,因此如果说泄父没有早亡的话,也许周王室不过早落在年轻的周桓王手中,也许东周表面的威仪,可能还要多持续几年,东周也未必衰落那么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