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承猷大道和一位历史人物的渊源(4)

2022-10-08 17:19     360kuai

相关史料 记载简略

根据《睢宁王氏族谱·祖德传》中卢瀚荫所作《承猷公暨子琮传》记述:王琮在甘肃固原知州的任期结束,便被户部保升知府,赴京陛见时,遇到权臣和珅。和珅久闻昔日乾隆帝曾赏赐给其父王承猷的十二串明珠,就向他询问明珠下落何在,言辞中颇有索贿之意。但王琮耻于攀附权贵,婉言拒绝了和珅的索求。和珅恼羞成怒,借故栽赃王琮,使其削职为民,并抄没家产。王琮解官回乡后,和其父亲王承猷忧愤得病,先后离世。

这篇传记,其中似有合理之处:王琮获罪于和珅,大约就是地方舆志中对于王承猷父子的记载极其简略的原因。一般来说,古代舆志至州县一级,对曾任知府知州的官绅绝大多数都会单独立传,而承猷父子二人却皆无传记,只是在选举表中留名,这大概就是"为尊者讳"的缘故,而不记其履历和结局。

这篇传记也受到后世王氏家族成员的质疑。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王氏族谱》新修版本中,附加了其后裔王精一的看法:"承猷祖墓志铭记载,在乾隆三十六年病卒于家,又阅原谱载乾隆四十二年琮祖任安州知州时,敕封奉直大夫,可知被削职抄家是承猷公已殁六年后的事。"但这个质疑仅仅是在王琮被抄家削职的时间上有不同看法,而对于被抄家的基本事实并没有否定。可见,卢瀚荫所作传记存在部分可信度。

王承猷以科第贡生的出身踏入仕途,在处于清朝鼎盛时期的承平年代,一步步做到了许多进士、举人出身的读书人都望尘莫及的知府,无疑是靠积极向上的努力和实干。他的平生所任多处于天高地远的边疆,面对的都是统治者眼中的化外之民,但王承猷从不因个人福祸而趋避,一身任之,驰驱万里。乾隆朝翰林院编修周龙官评价他:"于国任事之难,为民之福,身许驰驱,帝奖贤劳,六昭三苗,事善刀藏。"称赞他处理彝、苗、藏、回诸族事务,不以武力而有善果,因而受到朝野之间普遍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