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科举考试的幸运儿(4)

2021-08-14 18:38  360kuai

这才是张詠和寇准让解元的真正原因,这两个人根本就不敢排到张覃的前边去。因为张詠,寇准这两个人都是科举移民,而张覃是大名府本地人。寇准是从陕西过来考试的,张詠是当时的濮州鄄城人,也就是现在山东菏泽的鄄城,这两个人到大名府来借考,就已经占了本地的录取名额了,现在还要跟当地人来争解元?这个就应该是张詠和寇准让解元的真正原因。

三、不谎报年龄

有一位书铺的先生说:太宗皇帝喜欢淘汰年龄小的人。太宗皇帝这样做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太宗皇帝他当时录取的这些进士,是立刻要发出去的独当一面做官的。第一等分出去做州的通判,就是副州长,第二等要去做知县,也就是县长。不管是副州长还是县长,那都是要真正负担起责任来的,太年轻的人恐怕没有肩膀,不能够承担起这样的责任来。

书铺的先生给寇准出了一个主意,劝他把报名表上的年龄改大一岁两岁,就可以合理地规避因为年龄不够而造成的可能落榜的风险了。《宋史·寇准传》记载,寇准是这样回答的,"准方进取,岂欺君乎?"

这就是寇准大比之年的第三个故事,寇准没有谎报年龄,并且在接下来的省试和殿试当中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进士及第了。我们可以说他的诚实得到了好的结果,那么这中间究竟有没有风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