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说“得关中者得天下”,为何这句话却不适用于三国时期(4)

2022-11-18 12:39     360kuai

2、新莽以来关中恢复缓慢。两汉之际关中因动乱经济本就遭受了极为严重的破坏,以至于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支撑起统御全国的皇室和官僚机构,这是光武帝刘秀建都洛阳的一大重要原因。而政治经济中心的东移,再加上秦和西汉长达两百年的持续消耗,关中的生态环境和生产能力都开始下滑,这些均使得关中地区的恢复速度相对较为缓慢。

3、关中乱局导致人口下降。董卓被吕布、王允等人杀死后,李傕、郭汜等率军杀回关中,虽然最终占领关中,结果在关中遭受饥荒的情况下,非但不赈济百姓,反而纵兵抢粮,结果导致关中百万以上的人口饿死,或者纷纷南迁至刘表、刘焉、张鲁等人的领地。曾经沃野千里的关中,瞬间变得哀鸿遍野。

4、函谷关东移后防线脆弱。汉武帝时期,由于关中与山东再无对立必要,以及黄河水位下降导致稠桑原北部河道裸露出来,再加上稠桑原上树木砍伐过度已经失去天然屏障作用,秦函谷关战略地位迅速下降,因此在杨仆的建议下将关隘东移至今新安境内,史称汉函谷关。然而,由于洛阳到关中又北崤道和南崤道两条路可走,因此设立在北崤道上的汉函谷关根本无法遏制山东军队西进,例如新莽末年赤眉军便兵分两路直接绕过了汉函谷关,最终攻入关中。东汉时期虽然修建了潼关,但在隋朝迁徙关城以前,潼关的作用尚未体现,后世曾多次被攻破。

5、三国时期南北对立为主。董卓被杀、曹操崛起于北方之后,东汉末年至三国的基本格局就是南北对立,尤其是当曹操将关中和西凉纳入统治后,这种格局更为明显。南北对立的格局,以及曹操对关中的牢牢掌握,使得荆州取代关中成为战略必争之地。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