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汉朝之前,统治者对于史书或多或少有些敬畏,史官们在著作过程中,皇帝一般是不会干预的,即使历史上有干预的统治者,史官们也会冒死记录下真正的史实,因此刘邦在当时对史书还是比较敬畏的,这也是刘邦没有污名化项羽的原因之一;其次史书中对项羽美化的《史记·项羽本纪》并非成书于刘邦主政时期,这也是刘邦没有污名化项羽的原因之一;当然,最重要的是以刘邦胸怀天下的品性,即使是有这样的机会,想必也不会污名化项羽,毕竟能够看清自己优缺点并且公开承认自己不如几位将领的帝王,那是何等的胸襟。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昔日一首《大风歌》方见高祖凌云志,今朝想来,出身微末,短短十几年将自己从社会底层,直接升华到了九五之尊,这是何等风华。刘邦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实现这种飞跃,与他的经历与性格是分不开的,在刘邦做亭长时,曾经奉命押解犯人到骊山,途中有不少人逃脱了,这在当时可是死罪,因此刘邦索性直接放走了所有人,这就为后来起义能够聚起第一股势力奠定了基础条件,当然,刘邦最终能够夺得政权,最重要的还是他那知人善任、能够听人劝,放下身段承认错误的优秀品质决定的。高祖能够以微末之身一统天下,确实有其过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