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内阁首辅权倾朝野是否就等同于宰相?其实两者差得很远

2021-09-03 07:59     360kuai

明朝的内阁大学士,是历史的独特产物。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事发以后,朱元璋将胡惟庸及其同党等三万余人诛杀,并将丞相制度废除,发布诏书:"国家罢丞相,设府、部、院、寺以分理庶务,立法至为详善。以后嗣君,其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有奏请设立者,论以极刑。"(《明史》)

自此,在中国延续上千年的丞相制度走向终点。不过,也有人不这么认为,理由是明朝的内阁首辅其实就是宰相,百官之首的位置不过是从丞相的手中转移到了内阁首辅的手中罢了。可是,明朝的内阁首辅果真就是宰相吗?要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要先了解什么是宰相,什么是首辅。

宰相,就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西汉的陈平对于宰相职责有一个精妙的总结:"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 (《汉典》)不过必须要说明的是,宰相与丞相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宰相"是一种称呼,而丞相是一个具体的官职,丞相通常情况下都是宰相,但宰相却不一定是丞相,它的不同朝代对应的具体官职有所不用。

明朝首辅,指的则是明代首席大学士。事实上,明代并没有明文规定"首辅"之名,它产生于政治实践当中。其实,说简单一点,首辅就是内阁的"老大",他不是一个具体的官职,只要是内阁当中的主要执政首席大学士,就可以被称为首辅,但同一时期,首辅只能有一位。明代的首辅主持内阁大权,权力最大,远非次辅和其他内阁大学士可比。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