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谓太子曰:“李世勣才智有余,然汝与之无恩,恐不能怀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于后用为仆射,亲任之;若徘徊顾望,当杀之耳。”见《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九·唐纪十五》。
李勣聪明绝顶,对皇帝的心思看得很清楚,所以从接到诏书的那一刻,都没向家人告辞,便动身赴任,片刻也不敢停留(“世勣受诏,不至家而去。”引文同上)。不久,唐太宗驾崩,太子李治登基为帝,是为唐高宗,而高宗在即位的当月,便将李勣重新召入京师,并超拔他为宰相(初为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三品,很快便晋升为尚书左仆射)。
经过这波“神”操作,李勣表面上确实对唐高宗感恩戴德,发誓肝脑涂地,竭力报效皇帝,但内心深处却对唐太宗父子恨之入骨,认为他们是拿自己当“猴”耍,而当年自己若不是脑子转的快,恐怕早已落得身死家破的下场。李勣看穿这一切,然后便在暗中等待机会,准备给李唐皇室一个教训,一个难以承受之重的“冲击”。
这千载难逢的机会,终于让李勣在高宗改立皇后一事上等到了。公元655年,唐高宗计划以“无子”为由废黜王皇后,改立宠妃武媚娘为皇后,却不想遭到长孙无忌、于志宁、褚遂良等一干顾命大臣的强烈反对,让他很是气馁。就在此时,李勣却以“此陛下家事,无须问外人”为由,帮助高宗坚定废王立武的决心,事情就这样办成了。事成之后,高宗对李勣感激不尽,而后者心中却是冷笑不止。
它日,李勣入见,上问之曰:“朕欲立武昭仪为后,遂良固执以为不可。遂良既顾命大臣,事当且已乎?”对曰:“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上意遂决。引文同上。
李勣没有看走眼,武媚娘不愧是唐朝的“破坏者”,登上后位没几年时间,便架空高宗,成了帝国实际上的主宰。等到高宗驾崩后,武后更是步步为营,没几年时间便篡唐建周,并大肆屠杀李唐皇室,若唐太宗、高宗地下有知,恐怕连肠子都要悔青。而这种局面的出现,跟被他们戏耍的李勣有着很大的关系。凡害人者必被人所害,唐太宗当年之举,实在是咎由自取。
史料来源:《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