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坐拥强兵良将,为何崛起两年就迅速落败?战略思想太落后

2023-07-06 17:19     360kuai

引言

李自成差的是根据地建设,朱元璋从公元1356年占领集庆(南京)开始就着手进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根据地建设。从公元1356年到公元1367年举兵北伐,虽然经历了灭陈友谅、张士诚,朱元璋的根据地始终稳固。这样朱元璋的军事行动就可以承受一次或者数次的大败。

李自成这边缺的就是根据地建设,他从崛起到失败只有短短的两年时间。而这短短两年的时间里,第一年李自成在大踏步的前进,推翻了明朝,第二年李自成在大踏步的后退,山海关败后,大顺的力量迅速退出了河北、山东、山西,在随后的战斗中,大顺军在陕西又无法立足,只能又变回流寇。

其次,李自成战略上有严重问题,攻下北京后应该马上转入政权建设,立足北京打防守反击,而不是主动去攻山海关。事实上李自成攻破北京仅仅相当于朱元璋破南京,只是新生政权的开始,满清相当于陈友谅,南明相当于张士诚。李自成必须先重创满清,甚至于将满清灭国,才有能力南下进攻南明。北京守不住,所以他要去拿山海关。结果没打过满清,这相当鄱阳湖水战,朱元璋输给陈友谅。实际上陈友谅实力确实比朱元璋强大。此外,流寇当多了,李自成就没有一个大势力首领该有的觉悟。

败了后不是跟随大军,而是和流寇时代一样带着少数人跑路,最后在湖北咸宁九宫山死于几个农夫之手,这能怪谁呢?他死了不要紧,大顺残余的那么多瞬间就因为群龙无首而分崩离析,还放弃了原有的合理的政治口号,从李自成死亡开始,晚明的时局就彻底不可收拾了,他要是不死,顺军系的义军不与南明那帮猪队友凑到一块去,大顺未必没有机会。大顺的崩溃源于一片石战败,之后一溃千里,却无法依托山西、陕西的山脉关隘止住颓势,最终连最早经营的根据地荆襄都不保。这一切都源于李自成的战略误判,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