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赵匡胤不杀功臣,刘邦朱元璋诛杀功臣,这里面的道理很复杂

2022-12-29 10:39     360kuai

刘禹锡曾在《韩信庙》中这样描写韩信:“将略兵机命世雄,苍黄钟室叹良弓。”足以可见对韩信的评价之高。纵观韩信一生,可以说就是一部热血激昂的男儿奋斗史。如此一个热血男儿,最终却逃不过“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只能在临死前仰天长啸“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纵观历史长河中,似乎逃不过历代为改朝换代而鞠躬尽瘁的功臣,最终却落得惨死的下场。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提起这些就让人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两位颇具历史色彩的人物,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

刘邦为什么杀韩信,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其实,不只是韩信,在建国稳定之后,八大异姓王中的绝大多数都没有逃过刘邦的屠杀。刘邦的开国功臣有:萧何、张良、韩信、彭越、樊哙等人;其中,楚王韩信、九江王英布、梁王彭越三人被杀,且这三人都是异姓诸侯王。

而朱元璋则更狠、更迅速的方式,清理了当初一起打天下的好兄弟。武将冯胜、蓝玉,甚至于文臣李善长、胡惟庸都难逃一劫。朱元璋得天下后,34位功臣仅汤和等寥寥几人幸免于难。

与刘邦朱元璋不同的是,在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的统治下,开国功臣不但没有出现“兔死狗烹”的结局,甚至大多数都被善待。无论是文臣长孙无忌、魏征,还是武将尉迟敬德、秦琼,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除了一部分确有谋反之心的人,其他几乎全部因开国功劳而终身富贵,且得以善终。

而宋太祖赵匡胤善待功臣的事迹更是名留青史。由于大宋王朝是赵匡胤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强行夺取兵权,他自然也有朝下臣民群起而效之的顾虑。但是赵匡胤却采用了更为缓和的“杯酒释兵权”,让手握重兵的大将主动交出兵权。这样不仅赢得了民心还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

千百年来,对于为什么李世民、赵匡胤不杀功臣,而刘邦、朱元璋却非杀不可的讨论一直没有中断过,很多人简单地将这些原因归结在他们的出身上。

赵匡胤出身于官宦世家,祖上几代都是朝中重臣,而李世民出生就显得更加尊贵,父亲是唐高宗李渊,祖上是唐国公。二人的贵族出身使得他们骨子里带着非同凡人的骄傲和自信。

而与他们不同的是,刘邦和朱元璋的成长经历却更为坎坷。一个是泗水亭长,一个是和尚乞丐,真真正正的“草根出身”,早年的成长经历使得他们内心缺乏安全感。在打天下时没有显露出来的劣根性,在登基称帝后暴露无遗。像李世民和赵匡胤所不齿的杀戮功臣,他们却以此来巩固皇权。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