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巧南匈奴在那时也请求出兵攻打北匈奴,窦宪便和南匈奴一起带兵讨伐。班固不知道期间的原因,但他在军队中可以出谋划策,便让他和窦宪一同随行。后来他们在现在的内蒙境内大破敌军,歼敌数万人。
后来窦宪登上了燕然山,随行的班固便写下了这一伟大功绩,刻在石头上来彰显汉朝的威严。这就是燕然勒石的由来,并且记录东汉和北匈奴这一场大战的石刻也被人们所发现。
2017年8月,在蒙古国境内的中戈壁省发现了一处石刻,请中国专家共同探讨研究,最终认定这就是当年汉代班固所做的《封燕然山铭》。
从古至今关于这篇石刻的发现一直都有记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有牧民发现了石刻的记录,但当时并没有引起重视,一些专家也没能解读出其中的文字。在近几年关于这篇石刻的研究才得到关注,中蒙两国的专家专门到那里实地考察,才终于发现它的踪迹并且解读出其中一部分文字,专家看后说: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啊。
这一篇碑文记载了汉军大破匈奴的壮举,也歌颂了窦宪北征匈奴的赫赫战功,现在燕然勒功已经成为建功立业的代名词,也经常出现在一些文学作品里。
和这个典故相似的还有霍去病在狼居胥山上筑坛祭天的故事,西汉时期卫青和霍去病率军讨伐匈奴的途中,为了表明自己宁死也要打败匈奴的决心,便在狼居胥山举行了一个祭祀仪式。
霍去病没能如愿摧毁匈奴,但东汉时期的窦宪完成了他的愿望。霍去病是为了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抱负,窦宪带有一些私人的目的性,但这两个典故的意义都是大同小异,都表现了对武将的赞颂以及建功立业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