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去投曹营,刘备为什么没有强留徐庶呢?(2)

2025-03-18 15:03  360kuai

二、徐庶若留在刘备身边,因思绪烦乱很难再发挥重大作用

徐庶因为孝道必须要走,用徐庶自己的话说:“现今失去老母亲,我已经方寸大乱,留下来对您的事业也不会有什么帮助”,因此一个是徐庶要走,一个是刘备难留。因此,徐庶不能留在刘备阵营,从徐庶的角度来说是限于情,而从刘备的角度来说则是迫于势,对于双方都是情势所迫、迫不得已。所以说,人生何处不相逢,任何人也都可能有迈不过去的坎。

三、徐庶算不上是高才,一再强留实无必要

徐庶将诸葛亮推荐给刘备,刘备见了诸葛亮,诸葛亮长篇大论了一番话,即“隆中对”就此明确了刘备的战略思想和发展方向。大家想想一个在家耕读之人能看清的天下大势,为什么一个“在职”高参却看不到呢?说到底就是才能的区别。当然,刘备集团谋士还有好有几个,像孙乾、简雍、糜竺等等,这些就更是“麻线穿豆腐”--提不起来,都是些二半吊子的谋士,否则,刘备被曹操一再追赶,落荒逃命的时候,怎么没有一个好主意呢?徐庶来投以后,情势得到好转,开始打胜仗了。除非情不得已,刘备不会让徐庶走,而徐庶能够正常留下来,也一定会在刘备集团有一个不错的发展,但是,如果想达到诸葛亮的那种水平,起到诸葛亮那样的作用,恐怕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徐庶应该排在中才的位置。曹丕的黄初中期,徐庶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当时,诸葛亮有些疑惑,难道是魏国人才太多的缘故吗?如果说《魏略》的记载不足信,但实际情况是徐庶的作用发挥只能到这个地步,所以,徐庶的确只是一个中才。

至于到了后来,此事被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的渲染,经过有些才人的艺术加工为“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歇后语,被广为流传资至今。而徐庶也成为孝子的典范被加以称赞。关于徐庶离开刘备集团,转投曹操阵营的原因,小编就分析到这里,亲爱的朋友,您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呢?如您有什么见解请在下面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