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崇祯没有除掉魏忠贤,或许崇祯就不会成为自缢身亡的亡国之君(2)

2021-08-25 09:57  360kuai

魏忠贤实行了一个收工商税的政策,以此来充盈国库,同时也是想给自己趁机捞点钱。况且当时边境也发生了战乱,若是没有军饷,军队连仗都不好好打。

崇祯把魏忠贤一派的阉党除掉之后,东林党就上位了。东林党之中大部分都是江南的士大夫,江南在当时是全国工商业的重心,既然他们上位了,自然也会做有利于自己的事情,那就是停收工商税和矿税。

朱由校时期,每年仅征收茶税就能收到江南的二十万两,可是到了崇祯时期连一半都收不到。国库之中少了一大笔钱,国家打仗发不了军饷,那就只能让农民缴税来充实国库了。

崇祯十分节约,他也知道农民也没钱,于是便又实施了类似于裁汰冗员、减少开支之类的方法,还取消了各地的驿馆。虽然这确实节约不少钱,但是之前在驿馆之中工作的人却因此失了业,李自成便是这些无业游民中的一个。

当然也有人说崇祯恰巧遇到小冰河期,这实属天灾,可是既然粮食已经减产,朝廷为何还要对百姓加重税收呢?百姓们走投无路,只好造反,东林党又不肯为自己的利益相让,这就导致流寇遍野。

虽然说历史上的东林党每个都极其清廉,可是满清入关将前朝东林党抄家时,除去那些个别的清廉官员外,在其余官员家中都抄没了一笔数量不小的钱财。

魏忠贤征收工商税实则减轻了农民负担,而东林党被魏忠贤死死压制,他也因此被东林党视若仇敌。等到朱由校死后,东林党就在除掉魏忠贤一事上出了大力。而东林党的势力增强,却导致农民的赋税增加,流寇增加,所以说,明朝灭亡和东林党脱不了干系。

在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时候,始终站在崇祯这边的,居然只剩下了一个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