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士族因科举制度而没落,干掉他们的不是平民子弟,而是皇权

2022-08-08 14:39     360kuai

谈到《西厢记》,大家肯定会想到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这虽然是一个虚构的爱情小说,但却能在历史中找到崔家的原型,崔莺莺是北方大族博陵崔家。这里牵扯到士族没落的现象,如果崔莺莺不是家道中落,如何会和平民张生谈恋爱呢?大家也知道,在南北朝的时候,士族那可是能和皇权对立的,但为何到了唐朝却开始没落了。我们一直以来认为,这是因为科举制度的产生,平民子弟有了上升的阶梯,这些平民子弟凭借刻苦读书把世家大族的孩子比下去了,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但历史真的是如此吗?

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来看看,如果一个人想参加科举考试,他就需要读书,但是在唐朝不是每个人都能读得起书的。唐朝虽然有了雕版印刷术,但大部分都是用在宗教上,更别提大规模的线装书了,加之教育也没有普及,因此书籍和老师都是稀缺资源,你要想读书,你就需要有钱。平民子弟里是没有几个既有钱,又有时间来读书的,所以说平民子弟想在科举制度上干掉世家大族是不可能的。历史数据也支持了这一结论,整个唐朝有四百多位宰相,科举出身的只有50%,其中完全平民出身的只有五十多个人,而士族之中的崔家,一门就出了32位宰相。你看,既然权利依然在世家大族的手中,他们又是如何没落的呢?

答案还是科举制度,但却是科举制度的另一个作用。科举制的本质,其实并不是给天下所有的人一个公平晋升的机会,而是让天下所有的人自觉进入国家掌控的体系,也就是大家经常听到的,让天下所有的考生都变成天子门生,这是历代皇帝最愿意看到的。在南北朝时,做一个士族也是挺不容易的。首先你需要是个大地主,你得养活好多人,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还得打点好当地所有的关系。他们之所以能与皇权对抗,靠的就是自己在地方上的势力。但是自从有了科举制度,士族获得权力的路就比较好走了,只要读书,请个好老师,再走点关系,就很容易获得权力,进而进入国家的政治体系。人总是会走那些更好走的路,但是忽略那些付出的代价,士族就这样开始走向了没落。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