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明史》记载朱元璋的决心很大,放出狠话“有谏者以大不敬论”。说到底,朱元璋认为自己这次办得很对,不愿意再听臣子的意见了,性质比让孔子通祀严重多了。大臣们当然不敢多嘴,然而,又是这位钱唐站了出来。
其实,这位钱唐才是受了朱元璋的知遇之恩。元末时,他躲入深山之中当隐士,既不肯出来做官,也没有替朱元璋出谋划策,打下任何一块地盘,立下一寸功劳。直到明朝建国后,洪武元年他这才应试明经科。因为被朱元璋赏识,直接授予刑部尚书,一位布衣当上了六部部长的高官,也算是人间奇迹。
即便接受了这样的高官,钱唐依然向朱元璋直言进谏。有人提醒他皇帝的态度,他却坚定地说:“臣为孟轲死,死有余荣。”也许,他认为这样的方式,才是对朱元璋最好的报答。最终,朱元璋也被他的坚贞说感动,孟子得以重新配享文庙。
这是正史的记载,显得有些波澜不惊,但在野史中就残酷多了。据说当时朱元璋为了避免大臣进谏,还特意说:“有谏者以不敬论,且命金吾射之”。然而,钱唐却抬着棺材上朝,坦然面对手持弓箭的“金吾”。他的左臂、右肩、腿部都中箭,却匍匐前进,哀求朱元璋收回成命。就是这样视死如归的精神,最终感动了朱元璋。
野史有戏说的成分,经不起推敲,但明太祖不是唐太宗,进谏确实风险很大。所以,钱唐得到了后世文人的膜拜。据说清初坚持抵抗的南明兵部尚书张苍水被捕后,最后的遗愿就是拜祭钱祠,并且发出了“生比鸿毛犹负国,死留碧血欲支天”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