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刘病已正式开始了他的时代。他下了这样一道前无古人的诏书: “闻古天子知名,难知而易讳也,其更名询。”
在古代,皇帝的名字都需要避讳,如若不加以注意就容易治罪。刘病已是第一个为民改名的皇帝。“病”和“已”这两个字在民间太常用,他不希望有无辜的百姓因为这种事情而被治罪,于是改名刘询。
虽然是一件小事,我们却能看出刘询“知百姓疾苦”,不是一句空话。
这个从民间走出的天子十分注重官僚的素质和作为,尤其是与老百姓最为接近的地方官们。在史书中,可以频频看到他对官吏们的审核、考察和谆谆诫勉。
班固在《汉书》中由衷的称赞说,这是整个西汉吏治最好的时代。
最好的不仅仅是吏治。在这一时期,粮食价格达到了最低点,农业发展欣欣向荣,甚至超过了文景之治时。
在军事上,刘询继承了汉武帝的遗志,组织了两汉四百年最大规模的对匈奴作战,十六万铁骑兵分五路出塞,大胜而归,匈奴彻底分裂,南匈奴单于前往长安称臣纳贡,北匈奴远遁,此后数十年间再无战事——他做到了太爷爷汉武帝都没能做到的事——西域都护府在他的手中建立,天山南北第一次纳入国土,大汉天威远及万里葱岭之外!
公元前49年,42岁的刘询病逝,谥号孝宣皇帝,庙号中宗。宣者,宽仁哲惠,浚达有德也。
中宗之庙号,更显示出刘询的能力及贡献。在以制定庙号、谥号严格而著称的西汉一朝,刘询是四位拥有正式庙号的皇帝之一。其他三位是汉高祖刘邦,庙号太祖;汉文帝刘恒,庙号太宗;汉武帝刘彻,庙号世宗。(庙号源于商朝,最原始的庙号只有四种,创基立业曰“太”、功高者曰“高”、世代祭祀曰“世”、中兴者曰“中”,另外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给予祖或宗的称号。)
宣帝遗命,与妻子许平君合葬于杜县的杜陵。在今天杜陵的封土堆上,你会发现一个独特的布局,历代的陪葬陵大都在东西北三面,因为讲究南面为尊,而许平君的封土堆在宣帝的南面,刘询以这样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妻子的愧疚与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