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说,宋江自称的“呼保义”,也就是保义郎,价值八千五百贯,后来被封为修武郎,价值两万三千贯。为了方便比较,咱们还是来找宋朝县令的官帽价值多少银子吧。但是找来找去却找到这么一条记录:宋朝自始至终,都不卖县令县尉这样的主管军民的实缺,虽然笔者对宋朝的皇帝官员都没有什么好印象,但是却不得不对他们这一条规定表示佩服:诸独员县令阙(出缺),不注(选用)……进纳(捐官)人,司理与录参,进纳等皆不在此选,进纳人,不注县尉差遣。当然规定是规定,历朝历代靠花钱买到县令知府官帽的大有人在。但是这就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县令没有明码标价,就只好用八品修武郎来换算(三京赤县、畿县令皆为正八品),也就是说,在宋朝县令那一级别的官帽价值两万三千两银子。当然两万三千两是官方价格,要是送给蔡京,三千贯就够了:“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直秘阁也是正八品)。”
最后该来看看清朝的官帽价格了,熟读清史的读者都知道,即使是比较靠谱的雍正皇帝,他最信任的三大督抚,居然只有一个满人鄂尔泰是通过科举考试中了进士才进入仕途的,其他的两位汉官李卫和田文静,最初的官帽都是买来的,江南富家子弟李卫出手阔绰,起步就买了从五品兵部员外郎。那么清朝一个七品县令的官帽价值多少银子呢?咱们来看下面这张表:
上面那张表是乾隆年间的标价,县令顶戴价值白银四千六百二十两。到了道光年间,官帽贬值,一个县令的官帽只值九百九十九两,一看就是个“打折价”。我们只是截取了汉朝宋朝清朝三个时间点的官帽价格——每个朝代的官帽价格都是有浮动的,国泰民安,官帽就贵一些,反之则会大幅贬值。于是我们根据汉灵帝刘宏、宋朝高宗赵构、清高宗乾隆这三个时间点来分析就会发现:最富有的宋朝县令官帽最贵,几乎要两万多两白银,汉朝也不便宜,平均价格在五千两白银左右,清朝的最便宜,最贵的时候四千多两,最便宜的时候还不到一千两。
看了汉朝宋朝清朝的县令官帽价格表,读者诸君一定会发现了一点什么。那么请问读者诸君:据您掌握的史料,清朝以前哪一个朝代县令的官帽最贵?最贵的时候要多少两白银才能买到一顶?好像有人说过去的一两白银等于现在二百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