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审案期间,大理寺非但没有拿到岳飞"谋反"的证据,而且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一件彻头彻尾的冤案。有鉴于此,先前弹劾过岳飞的主审官何铸迷途知返,冒着被罢官杀头的风险替他申冤,由此触怒秦桧("既而阅实俱无验,铸察其冤,白之桧...桧语塞,改命万俟卨。"引文同上),改由万俟卨主审。
但跟何铸不同的是,罗汝楫尽管也清楚岳飞冤枉,但却死心塌地地追随秦桧,不仅弹劾、罢黜岳飞的大批部属,还将大理寺中替岳飞鸣冤、欲将其轻判的数名官员,及同情岳飞遭遇的镇江知府刘子羽等人,全都上书予以弹劾,一时间被迫害者甚多("桧怒,风汝楫论罢之。"引文同上)。
因为在害死岳飞的过程中出力极多,所以罗汝楫备受秦桧的青睐,在此后近20年的时间里屡获升迁,最终官至吏部尚书、龙图阁学士知严州。不过自从害死岳飞后,罗汝楫或许是受到良心的谴责,开始努力挽救自己的形象,多次上书献纳良策,并为蒙冤之人申诉,作风为之一变。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罗汝楫病死,终年70岁。宋高宗闻讯后,累赠其为开府仪同三司。
罗汝楫死后,其作为谋害岳飞的凶手和奸佞小人的形象,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都备遭鄙夷。明朝年间,朱仙镇岳飞庙、杭州岳飞墓前都曾建立过罗汝楫的铸铁跪像,与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一起受尽世人的唾弃。不过到了清朝,杭州知府却以"不够格"为由,将罗汝楫的跪像毁弃,只在朱仙镇岳飞庙前仍有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