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5年,被李隆基养了很多年的“恶狼”安禄山,终于亮出了他的獠牙。15万叛军,打的这位皇帝“脸疼”。再看这场“安史之乱”,唐军有过几次很好的翻盘机会,却在关键时刻,被这位“无能”的皇帝搅得乱七八糟,最终,用时八年才平定了战乱。
那么,这场战役为何爆发?
当时,安禄山扯的大旗是“清君侧,诛杀杨国忠”。可杨国忠怎么得罪他了?杨宰相本和他“互不顺眼”,后来,关系越来越糟糕。因为,杨宰相天天在皇帝耳边扇风:“这个节度使,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此人是迟早要谋反的。”皇帝整日乐呵呵,哪把此话当真了。
说安禄山没有野心,那是假的。
最终,他还是出其不意地“造反”了,因为他心中有“鬼”,他感觉到了威胁,和他交情好的一些人员不是被贬,就是被杀。“捕禄山所善之李超、安岱、李方来、王岷杀之,贬其党吉温与合浦。”此时,他感觉自己如果不反抗,这个脑袋迟早都要掉。
一个三镇节度使,居然能调动这么多兵马,也暴露了当时“军队制度”的问题。在此之前,李隆基一直认为,国家实力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一直在向外扩展边境。厉害的将士们都驻守在边疆,导致其实力越来越大。
而关中和京师地区的兵力,由于缺乏重视,在数量和质量上远远不如地方兵力。当时,安禄山不但是皇帝李隆基的宠臣,还是位能征善战的将军。没事的时候,他就和契丹、奚切磋切磋,那些常年不打仗的唐军,哪能比得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