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为明朝延命近200年,曾在金銮殿上弄出“命案”(3)

2023-01-04 09:59  360kuai

朱祁钰剧照

拥立新帝守卫北京。打死一个特务头子解决不了问题,面对皇帝被俘和瓦剌大军的进逼,明王朝已经到了一个生死存亡的重大关头。在这个关键时刻,于谦做出了自己的三大贡献:一是严词驳斥徐有贞等人提出的迁都南京的建议,力主抗战,坚定了朝廷守卫北京的信心。二是拥立新帝。英宗朱祁镇在鞑靼人手里,明廷备受要挟。于谦等人在征得皇太后的同意后,尊朱祁镇为太上皇,拥立朱祁钰为帝,使鞑靼太师也先挟英宗以令明廷的图谋落空,夺回了战略主动权。当然,这一举措也为于谦埋下了日后的杀身之祸。

第三就是守住了北京城。擒获英宗后,瓦剌人有些得意忘形,光想着如何利用英宗去捞取好处,进军迟缓,给于谦重新征调军队、巩固京城防守提供了机会。于谦在短时间内调集了22万军队到京,在兵力上占优。他没有据城固守,而是把大军列阵于北京九门外,发出“后退者斩无赦”的军令,与瓦剌大军对峙。瓦剌大军数次进攻都被明军击退,又怕明朝各路援军抵达后自己陷入包围,被迫撤军,北京城保住了,明王朝转危为安。

含冤被杀。“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北岛的这句诗挺对应于谦的遭遇。瓦剌人撤退出塞后,觉得拿着英宗也没啥用,就想放英宗回去,跟明廷议和。新皇帝朱祁钰过了皇帝瘾,心里不愿意哥哥朱祁镇回去。于谦再三劝说,朱祁钰才派人把英宗接了回来,但马上就软禁起来。于谦这么做,表明他真是一个正直高尚的人,他明知道朱祁镇心里怨恨他,若是卑鄙小人,肯定不愿意把一个仇恨自己的人接回来。但于谦为了朝政大局,为了新皇帝的名声,还是做了这件“利社稷却害己”的事。最后他被复辟的朱祁镇所杀,正应了北岛那句“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