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三大历史之谜(2)

2023-01-04 14:39     360kuai

各种迹象表明,他结交朋友,丰西纵徒等都是有预谋的。否则,他也说不出“大丈夫当如此也”的话来。

二是组织“地下活动”。刘邦于距离丰县县城较远的一个偏僻地方纵徒,显然是为了避免丰、沛二县遭受连坐。

那么,司马迁为什么不直书刘邦这段经历呢?惟一的可能就是他不想将刘邦描述成一个早有预谋的造反者,因为在司马迁眼里,刘邦是“大圣”(在《史记》中孔子是“至圣”)。

刘、项相争赢在哪

刘邦胜在哪?项羽败在哪?两千多年来众说纷纭。大家共同的倾向是相信刘邦所总结的那样会用人,而项羽这边人才流失极为严重,是导致他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此(张良、萧何、韩信)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得人则胜,失人则亡,毋庸讳言,这是楚汉相争孰胜孰败的重要原因,但还有着更深层的原因:

首先,赢在长远战略,败在短视行为。从反秦动机上看,刘邦有统一天下之志,项羽只是出于复仇。表现最明显的就是项羽好杀,这是最短视的做法,定陶一战中,不听原楚国令尹宋义劝告的项梁战死。刘邦和宋义,成为楚怀王麾下两支主力,项羽只是宋义手下一偏将。后来,项羽斩杀宋义,夺取军政大权。宋义纵然有举兵不进,想坐观秦赵相争之过,擅杀统帅,项羽之骄功急进如此,也因此丧失了西进咸阳的先机。

刘邦以“仁”获得了楚怀王的支持,得到了出兵咸阳的机会,善待秦王子婴和降将,从而也赢得了三秦父老的好感。然后打出“与天下共利”的旗号,赢得了其他诸侯的支持。可见,其志在平定天下,而不是复仇。这一点,项羽谋臣范增看得很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话虽很玄乎,但刘邦的所作所为确实有王者风范。

项羽进咸阳后,不仅杀了秦王子婴,而且以欺诈的手段坑杀了二十万秦之降卒,屠咸阳,烧宫室,将三秦大地得罪得最为彻底,导致他不敢在咸阳这一形胜之地立足,当他被人点醒:“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之后,已悔之晚矣——这都是缺乏政治远见的结果。项羽的目的始终都是复仇,亡秦后,结果达到了,所以他自封为“西楚霸王”,心满意足。他的目的不是天下共主,而是作为六国之一的楚王。

其次,从心态上来看,刘邦没有“亡秦必楚”的道德包袱,项羽却背负着沉重的道德包袱。他以亡秦义军首领自居,迫使他必须以复仇为使命。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