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有司马睿南逃, 宋有赵构逃到南方, 为何崇祯死心眼不让太子南下

2021-10-06 06:39     360kuai

司马睿逃到南方,在健康继位,延续了晋朝100多年的国运,赵构逃到南方建立的南宋又给宋朝续命将近150年,然而,在大厦将倾之时,崇祯皇帝却没有让他的太子或者三个儿子中的任意一个逃到南京,从而措施良机,导致父子最终都困死北京的悲惨结局,这是为什么?

一、政治正确问题

明太祖立国金陵,历洪武、建文、永乐三朝,前后共五十三年。永乐十九年成祖迁都燕京,降南京为留都,南京的全套政治机构仍然保留并仍然正常运作直至崇祯年间。然而,尽管南京五脏俱全,但事实上对于国家政治而言,这五脏仅仅是个摆设而已,并无太大实权,在政治上的影响力,与北京中枢机关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成祖之所以放弃父皇在金陵的基业而迁都燕京,一则是因为他在燕地就藩数十年,人脉广、根基厚,燕蓟之地是他的立身之本,二则,是因为明朝最大的外患——蒙古至今余孽未消,迁都燕蓟有利于巩固边防。

成祖将首都定在边防门户之后,与绵延蒙古高原南缘的边防国门仅隔燕山、军都、西山这三扇天然影壁,很显然,成祖的这个决定,使皇帝亲自成为了自己国度的门房。成祖亲征漠北、英宗北狩土木堡、武宗北巡应州,无不是天子守国门的典范。

由此看来,天子守国门的基调,其实从成祖之时就已经定下了,这是一个道德制高点,因为这是祖宗定下的调子,你不遵守,你就不孝,你就是王八蛋,死了都进不了祖坟。

二、崇祯性格问题

崇祯皇帝属于典型的有病看大夫,看不好就杀大夫的性格,推卸责任,不能承担过失,在崇祯的心理,“我没错,都是你们的错”这个想法根深蒂固,这直接导致他跟群臣的关系非常糟糕,群臣不愿意出提意见,也不想为皇帝分忧,因为他们知道,崇祯翻过脸来就会把责任推到他们身上,说杀就杀。

南渡一事,崇祯未尝没有想过。崇祯十七年正月刚过,崇祯单独召群臣论政,东宫左中允李明睿告诉崇祯,此诚危急存亡之秋,唯有南迁可行。崇祯一时间非常激动,告诉李明睿,此事朕欲行已久,奈何外面朝臣不从。这事朕想做,但你先别往外说,你敢说出去就杀你头。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