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甲为何能在明代逐渐取代铁甲,明军:你试试穿戴60多斤去砍人?(4)

2022-11-03 16:59     360kuai

不过棉铁复合甲的作用并非专门针对火器,更主要的是为了防御刀枪剑戟等传统冷兵器,随着火器技术的发展,在嘉靖隆庆年间,一种新甲开始在一些部队中列装,这就是全棉甲,也就是明代时人所说的“绵甲”。明朝的全棉甲大概在明中期开始流行。明人朱国祯在《涌幢小品》中记载了全棉甲的制作方法:“棉甲以棉花七斤,用布缝如夹袄,两臂过用脚踹实,以不胖胀为度,晒干收用。见雨不重、霉鬒不烂,鸟铳不能大伤。”在朱国祯描述的来说,将采摘的棉花打湿,反复拍打,做成很薄的棉片,把多张这样的棉片在缀成很厚很实的棉布,内外用铜钉固定,缝制护腋、腿裙等,就构成了一领全甲。

打湿的棉布对于铅弹在一定距离内有不错的防御能力,这个已经得到了许多战例的验证,直至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仍然有出现部队以打湿的棉布覆在桌子上,持桌子前进作战的例子,棉甲防止火器的道理概莫如是,实质上就是棉被防弹的精简版本。但在实际应用中,棉甲还要考虑对于冷兵器的防护,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全棉甲也逐渐向织物、牛皮、纸等材料的复合甲方向发展,出于实际需要,有一部分棉复合甲在制作过程中也会在夹棉中镶覆铁片,以增加队传统冷兵器的防御性能。棉复合甲的主要防护效果在于对火器的优异表现,戚继光使用过的缉甲,其实也是棉复合甲的一类,倭寇擅长用火器作战,在与倭寇作战的过程中,戚继光也十分重视对于火铳弹丸的防御,在《纪效新书》中记载:“今择其利者,步兵惟有缉甲。用绢布不等,若纸、绵俱薄,则箭亦可入,无论铅子,今须厚一寸。关于做法,也是与北方边军所用的棉甲相近,但戚继光的棉甲配置比较高,是由绢布加蚕丝填充而成的:在前用绵密缉,可长至膝,太长则田泥不便,太短则不能蔽身。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