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代名相,寇准的下场为什么如此凄凉,其实都是他自找的(2)

2021-08-22 18:12     360kuai

换现在的话,难道皇帝不要面子呀?让臣下强按回龙椅,对于皇权至上的皇帝来说,怎么看都是栽面子的事。

寇准这人还很好排场,有时候脑袋不转弯,净办些低情商的事。

他早年在老家陕西做官的时候,有一次自己生日大摆筵席,场面之大甚至惊动了真宗皇帝,

真宗淡淡地说道“准尽效朕乎”。这里的“效”是说寇准事事学皇帝,意思就是排场太过头了。

封建王朝,上下尊卑的等级礼制是非常严格的,排场不是说有钱就能瞎摆的,什么样的身份什么样的排场那都是有严格规定的。而寇准一高兴为了过一次生日,竟然能惊动皇上,还真是个直肠子的人。

本为国家,却不善于工计,落下胁迫天子的话柄

寇准虽然屡次犯言直谏,很不给皇帝面子,但他真正失宠,还得从澶渊之战说起。

公元1004年,辽朝太后萧绰亲领大军南下,一路攻城拔寨进犯大宋,直逼澶州城下。

朝中大臣多数主张迁都以避锋芒,身为南京人的王钦若主张迁都金陵,出生四川的陈尧叟则主张迁都成都。两人以逃到哪避难吵得不可开交,正在这关键时刻,寇准力排众议,坚持真宗皇帝御驾亲征,并抛出主降派人人可杀的言论。

但是澶州已经被辽军团团包围,形势十分危急,贸然前往有很大的风险,真宗皇帝养尊处优,自然是不想去也不敢去。但在以寇准为首的一帮主战派的坚持下,真宗皇帝咬着牙上阵。

皇帝亲临一线战场,给了前方士兵很大的鼓舞;加上辽军南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战线过长后方供给不足,已经是强弩之末。

围在澶渊城下的辽军渐渐失去优势,战场形势开始有利于宋。此时辽军想给自己的战败找个台阶下,于是提出来与宋军议和,真宗皇帝本就害怕、不愿来战场,刚好辽军主动提出议和,就坡下驴答应了辽军的议和条件,史称澶渊之盟。

澶渊之战中,寇准立有大功,因此战事刚结束,真宗皇帝便给他加官进爵,以示褒奖。

然而寇准的恩宠日隆却让主降派不舒服了,之前主张南迁的王钦若便趁机挑拨。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