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不能明说,可是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时代地还有一位王,所说宽厚仁慈,更重要的是其母薄氏不受刘邦宠爱,没有强势的舅族为之撑腰。于是久经磋商之后,大臣们决定立这位代王为帝,真实的目的是便于控制。
代王刘恒,也的确没什么势力。在使者来到代国王宫时,代王还不敢跟他们进京,担心这是一个陷阱。后来壮着胆子来到长安,发现大臣们真的是拥立自己为帝,那真是意外之喜。
刘恒就是汉文帝。他与他的儿子开创了“文景之治”。但是在他的时代,他儿子汉景帝的时代,甚至他孙子汉武帝的时代,灌家、周家这些“倒吕”功臣的后代,仍在朝廷中把持着重要的职位。汉武帝立歌女出身的卫子夫为后,重用平民出身的卫青、霍去病、李广利等人,一部分原因就是对抗这些“功臣之后”,以实现皇帝集权。而重用皇后的母家亲属,又为后来的外戚专权埋下了伏笔。
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的。从“倒吕”事件,到汉武帝破格提拔平民将军,再到汉朝后朝外戚专权,以至于东汉的宦官专权。为了为抗大臣,而重用外戚,又为了抑制外戚,而信任太监。权力的争夺,没有一时一刻停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