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被陆贾喷得下不来台,就让陆贾著书立作,阐述治国之道。
陆贾博学多才,以“道”为体,以“儒”为用,集儒、道两家学说于一身,很快写成了《新语》十二篇。
为什么叫《新语》呢?
陆贾并没有鹦鹉学舌地背先贤们的著述,而是另辟天地,把自己对国家的兴亡成败的全新见解阐释出来,没有套话,没有老话,都是“与时俱进”的新话,所以刘邦把这十二篇文章命名为《新语》。
《新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由帝王命名的书,宋神宗命名的《资治通鉴》是1300年以后的事了。
《新语》的十二篇文章分别是:道基、术事、辅政、无为、辩惑、慎微、资质、至德、怀虑、本行、明诫、思务。
在《新语》中,陆贾针对汉初特定的时代和政治需要,以儒家为本、融汇黄老道家及法家思想,提出“行仁义、法先圣,礼法结合、无为而治”,为西汉前期的统治思想奠定了一个基本模式。
陆贾著书立说、劝刘邦祭祀孔子,使中国社会从“耕战型”转化为“耕读型”,中国人从此以“诗书传家”为荣。
《新语》奠定了陆贾的地位,如果说,张良是“帝师”,但张良更多的是在打天下时出谋划策,陆贾虽然连封侯都没有轮上,但历史地位应该高于汉朝初期绝大多数的将相诸侯们,说他是“国师”也不为过。
在《新语》中,陆贾第一次总结了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训,后来贾谊的《过秦论》提出的所谓“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其实是陆贾的观点。
因为陆贾写《新语》的时候,贾谊还没生出来。
在《新语》中,陆贾首度讲了“指鹿为马”的故事,一百多年后,司马迁把这个故事稍加修改写进了《史记·秦始皇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