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迹象预示“天命已到”,武王见机行事,再会天下诸侯于孟津

2021-07-31 19:37     360kuai

通过前面几篇文章的讲述,咱们也了解到帝辛身边的能臣贤士还是有很多的。只可惜作为天子的帝辛太过自负,听不进半点劝谏之言,使得这些贤臣们死的死、囚的囚、逃难的逃难、隐居的隐居,没有一位能留在他身边,使得商朝在与周国决战前就已经实力大减。

与此同时,一直隐于暗处发展的周国则和商朝有着截然不同的状态,不仅国力越来越强盛,还尽一切可能去招揽从朝廷中被排挤或逃难出来的大臣。除了之前咱们就提到的前商朝上大夫、商界精英的胶鬲以外,还有“七十五谏而去”的大夫(太史官)辛甲, “携典籍出走”的内史官向挚,以及“抱着(礼)乐器而奔周”的太师疵、少师强等人。他们从朝中出来都辗转来到了周国,并效力于周武王帐下

当然,周国招揽这些人才一方面是为了发展国力,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逃难出来的官员,很多都曾经是商朝的重臣,掌握着帝辛朝中的很多情报。比如帝辛刚愎自用不听忠言,宠信佞臣枉杀贤士,以及商朝的百姓如何忍受困苦、民不聊生,还有商朝的军队主力正在征讨东夷地区而无暇西顾等等都是周国最想要知道的。而这些重要的消息,都源自于这些被招揽于麾下商朝旧臣,这就让武王人在西岐却吃透了商朝的实力和动向,为最后的决战奠定了情报基础。

不过光有了情报基础也是不够的,周国举兵还需要等待时机。咱们在讲文王离世和武王继位观兵时就提到过,当时八百镇诸侯汇集于孟津,都劝武王率领大家直接进攻朝歌,却被姬发以“天命未到”为由给制止了。到底什么才是武王和姜太公认为的“天命已到、时机成熟”呢?难道是要等上天降下什么启示吗?

今日关注
更多
阅读下一篇

刘备决定征讨东吴,两位大臣公开反对,下场都不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发生在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刘备、赵云和张飞。原文如下: 却说张飞在阆中,闻知关公被东吴所害,旦夕号泣,血湿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