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蠢到让人窒息”的神操作?(3)

2024-02-06 10:42     搜狐

而万历十二年(1584),明朝著名农业学家徐贞明,却给万历君臣带来了惊天喜讯:谁说在北京种水稻不靠谱?臣保证不但能种,而且绝对高产!

在此之前,徐贞明为了“种水稻”的事,几乎呕心沥血半辈子。除了培植试验了各种稻种,他还走遍了京畿周围乃至河北各地的山山水水,把每一处水源土壤都精心规划。就连已经退休的大英雄戚继光都为他的执着感动,派老部下来帮忙。终于在永平府开出了三万九千亩水稻田,并在万历十二年夺取大丰收——“北京种水稻”这事儿,靠谱!

如果这件“靠谱”的事儿,接下来真顺风顺水推动下去,对大明朝来说,这不止是“多收三五斗”的事儿。如果京畿周边能提供充足粮食,大明漕运成本将大大降低,国家治理成本和百姓民生负担都会大大下降。明王朝更可以因此储备充足的粮食,哪怕面对接下来的内忧外患,也绝对有抗风险的底气。不夸张说,这是一件关乎大明国运的大事儿。

可身为科学家的徐贞明,把所有一切都规划到了,却唯独漏了一个事实:他摊上的,是大明王朝历史上无比奇葩的年代——万历年间。

于是,当徐贞明“水稻实验成功”的喜讯送上去后,大明朝堂上的反应非但不是狂喜,反而立刻吵成一团:各位拉帮结派成习惯的大臣们,习惯性的互相吵架。很简单的“种不种水稻问题”,就变成了大臣之间互骂,骂着骂着就跑偏,彼此间的祖宗十八代都翻了出来。“种水稻”反而成了小事。眼看吵得头大,万历最后也就草草下旨:“近开水田,人情甚称不便”。这么一件大事儿,竟就草草收场了。

反而是提出这事儿的徐贞明,事后受不了铺天盖地的攻击,凄然辞官回家,不解决正事,却解决办正事的人,整个愚蠢的“神操作”,很万历。

反而是此事一个多世纪后,经历“九子夺嫡”登上皇位的清朝雍正皇帝,面对此时清王朝“内外府库无不亏空”的惨状,愤然决定从北京周边找粮食——种水稻!然后在怡亲王允祥的主持下,清王朝设立“水利营田府”,就靠着“抄徐贞明的作业”,一板一眼在直隶地区推广水稻种植,不到两年时间,直隶地区就成功大面积推广水稻,且“岁以屡丰,穗秸积于场圃,粳稻溢于市廛”,公认雍正治国的一大成就。

如此成就,不但给开局穷掉渣的“雍正王朝”大补血,更给乾隆一系列“文治武功”打了底。但说到底,却还是习惯扯皮的万历君臣,给后来人做嫁衣。

再看看明朝末年天灾人祸,北方大地饿殍遍野,缺粮食缺到眼红的景象,就更不难理解“明朝亡于万历”的真谛——现成的徐贞明的“作业本”都无视,水稻都种不好,这低效懒政成常态的大明朝,又有谁能救得了?

参考资料:梅毅《刀锋上的文明:辽宋夏金的另类历史》、高天流云《如果这是宋史》、郑克晟《明代政争探源》、高奇《走进中国科技殿堂》、高福美《清代直隶地区的营田水利与水稻种植》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