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选首都,共11个城市候选,为什么最终定了北京?

2023-11-22 10:22     史海闲聊

但凡新朝创立,必先选定首都。1949年,随着老蒋败退台湾,全国大部分地区解放,新中国的成立提上日程,而首都的选定也成了当务之急。

选首都历来是国之大事,它需要充分考虑一个城市的人口、位置、地理、资源、交通、经济、地位、历史等等因素,综合考量优劣之势,才能最终选定。

1949年新中国选首都,共有11座城市进入候选,包括哈尔滨、西安、延安、洛阳、开封、成都、重庆、广州、南京、上海以及北平(北京),最终选定了北京。

1949年选首都,共11个城市候选,为什么最终定了北京?

图:北京老照片

那么,为何最终选定北京呢?这11座城市又各有哪些优劣?我们就来一一分析这11座候选城市的优劣势。

01、哈尔滨

优势:

其一、新中国成立前,哈尔滨所在的东北地区,交通发达、经济富裕、人口素质高、城市化率高,那时全国重工业几乎都在东北,东北也被誉为“共和国长子”,经济基础雄厚。

其二、东北背靠苏联,有助于获得苏联援助,东北地区东、西、北三面分别被朝鲜、蒙古、苏联3个同阵营国家环抱,南面是大海,从战略防守位置上来说,有绝佳的屏障。

1949年选首都,共11个城市候选,为什么最终定了北京?

图:哈尔滨老照片

劣势:

哈尔滨作为首都的优势很突出,但他的劣势同样突出。一来哈尔滨冬季太冷,战乱时期人和物资因避险需要能形成集聚,但和平时期就很难留住人,保住经济活动。

二来中国那么大,哈尔滨太靠北了,对于一个大一统国家来说,显然不利于统筹全国。另外,哈尔滨背靠苏联虽是优势,但福祸相依,正因为靠得太近,一旦双方关系出边变化,都城将置于险境。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