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为什么可以画出顶级科学家都无法理解的湍流现象

2022-01-28 16:39  互联网

梵高的作品,带给我的感受就像火焰一样燃烧。他的画作的每一笔,都充满了一种神秘的力度感。这种力度感,在我看来,是无与伦比的。

有研究表明,梵高画作中出现的很多的旋涡状的结构与生活中的湍流是极其类似的。湍流指的是一种物理现象,根据资料显示:湍流是流体的一种流动状态。当流速很小时,流体分层流动,互不混合,称为层流,也称为稳流或片流;逐渐增加流速,流体的流线开始出现波浪状的摆动,摆动的频率及振幅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此种流况称为过渡流;当流速增加到很大时,流线不再清楚可辨,流场中有许多小漩涡,层流被破坏,相邻流层间不但有滑动,还有混合。这时的流体作不规则运动,有垂直于流管轴线方向的分速度产生,这种运动称为湍流,又称为乱流、扰流或紊流。

对比完梵高的作品和现实生活中湍流的状态,不由得让人感叹梵高先生或许对湍流有着深刻的理解。我们十分好奇是怎样的精神世界,才能让他的笔触之间产生这些惟妙惟肖的独特的漩涡,这种线条的力度感是如此的独特强烈仿佛有如神助一般。

的确,梵高的一生是坎坷一生。他的生活让他仿佛一直处在感情的漩涡之中这种旋涡让他痛苦。无论是亲情,爱情,还是友情方面都曾让他内心消沉,感到十分的痛苦。在梵高出生之前,他的父母还有过一个孩子,可是并没有生下来,而是流产掉了,于是他的母亲产生了一个奇怪的想法,那就是:她后来生下的孩子,无论如何也比不上那个先天夭折的孩子,他们视那个先天夭折的孩子为天使,而将一些负面的情绪传达给了梵高。让梵高感觉到,无论如何他的父母也不会像对待那个夭折的孩子那样就去爱他。我们认为这也许是导致梵高后天的严重的自卑心理的一个原因所在。

梵高从小到大是一个受人排挤的人,这或许是由于个性过于执着的原因,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梵高曾经就职于一个教会,作为一个神职人员他坚持如同圣经里说的那样同穷苦之人同吃同住,并把自己的薪水发放给一些穷人们,如此圣徒一般的行为竟然引起了同行们的排挤,同行的神职人员认为梵高如同圣徒一般的行为显得其他的神职人员很不虔诚,终于有一天他被教堂开除了。一个纯粹的梵高就这样被教会抛弃了,这时的梵高或许认为自己被神抛弃了。

早年,在友情方面,他曾经结识了当时的印象派画家高更,并和高更租了一间房子住在一起,来讨论印象派绘画上面的一些问题。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于绘画产生了分歧(实际上这是可以预见的),并经常频繁的产生争吵,终于有一天在一次歇斯底里的争吵过后,高更向一向自卑的梵高表达了他对梵高的绘画前途完全不看好的观点并离开了梵高。这彻底摧毁了脆弱的梵高的心理防线,他做出了出人意料的自残的举动,梵高竟然把自己的耳朵割下来送给了一个风尘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