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被日本偷走的中国珍贵古籍下落之谜

2024-01-04 07:22     搜狐

原标题:抗战中被日本偷走的中国珍贵古籍下落之谜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本侵略者大举入侵,中国大片国土沦丧,国难当头之际,两位文弱的知识分子不避艰难,笑对日寇的屠刀,为保护3万册宝贵的中国古籍图书,与侵略者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那么,这两位不惜用生命保卫古籍的英雄是谁?他们之前怎会从未谋面,直到抗战结束六年后才首度相见?从香港转运美国没有成功,怎么反倒因祸得福,救了这批古籍?日本占领香港后,这批古籍怎会下落不明?最终这批国宝是如何得以重见天日的?本期节目,李涵为您讲述:抗战期间的古籍保卫战

在开始这段故事之前,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保护这三万册古书的两位英雄。我们要介绍的第一位主人公,就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翻译家郑振铎。出生于1898年的郑振铎。早年与共产党人瞿秋白、李大钊以及文化人士沈雁冰、叶圣陶等交往密切,曾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出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长、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等职。郑振铎不但是著名的作家、翻译家,也是文物收藏家,为国家保护、收藏了不少珍贵古籍、字画及古钱币。

另一位我们故事的主人公陈君葆同样出生于1898年,广东中山人。曾任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馆长兼中文学院教席和大学秘书。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陈君葆与当时到香港的中国政要及文化界知名人士有过广泛的接触和密切的交往,其中包括宋庆龄、李济深、黄炎培、郭沫若、柳亚子、许地山等。1941年还参加了宋庆龄在香港组织的“保卫中国同盟”,用实际行动支持抗日救亡运动。

郑振铎曾经长期在北京和上海工作、生活,陈君葆主要在香港工作和生活。两人相距遥遥数千里,相识于1939年国家危难之际,但神交12年之后,直至1951年才在北京初次握手见面。那么,他们是如何相识的呢?又是什么令他们有如此密切的交往并结下了深厚情谊呢?这一切,还得从那3万册珍贵古籍说起。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