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涅托的历史记载从这个时期开始。他把此后的古埃及历史划分为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三个时期,共有31个王朝。人们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细化,分出三个中间期,古埃及历史上的中间期指两个全国政权稳定阶段之间的国家分裂或政治混乱时期。
因此古埃及历史被划分为下列几个时期:
早王朝时期包括第1—2王朝,约存在于公元前3100年—前2686年。
古王国时期包括第3—6王朝,约存在于公元前2686年—公元前2181年。埃及生产力发展,法老们开始修建金字塔,亦称为金字塔时期。
第一中间期包括第7—10王朝,约存在于公元前2181年—公元前2040年。此时埃及出现南北分裂局面。公元前2055年,底比斯军队再次统一埃及。
中王国时期为第11—14王朝,约存在于公元前2040年—公元前1786年。埃及国家进入稳定发展时期,法老不再修建金字塔,转而修建巨大的神庙。
第二中间期包括第15—17王朝,约存在于公元前1786年—公元前1567年。埃及再次进入南北分裂时期,希克索斯人占领了尼罗河三角洲,直到底比斯贵族建立第17王朝,将希克索斯人驱逐出埃及。埃及再次实现统一。
新王国时期为第18—20王朝,约公元前1567年—公元前1085年。这一时期是阿蒙霍特普四世、图坦卡蒙、拉美西斯等著名法老生活的年代。
第三中间期为第21-24王朝,约存在于公元前1085年—公元前752年。这一时期王权分崩离析,国家分裂成两部分。到第25王朝时期埃及国家再次实现统一。
后王国时期包括第25—31王朝,约存在于公元前752年—公元前332年。埃及国势逐渐衰落,延续3000年之久的法老统治走向终结,埃及沦入希腊马其顿帝国之手。
了解埃及历史的基本脉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埃及考古新发现的意义。
埃及中部的考古发现
1月31日埃及文物部长亲自宣布了2020年埃及的第一起重要考古发现。他宣布,埃及考古工作者在埃及中部的明亚省发现了16座墓葬,以及20个石棺和数千件陪葬品。此次考古发现位于图纳山大墓地附近地区,发掘出的大量石棺、木棺及器物等属于埃及后王国第26王朝时期,距今约2600年。考古人员自2017年11月在此区域开展发掘工作,现已进入第三阶段,累计发现墓葬35座、石棺约90个,包括用纯金和宝石制成的护身符等陪葬品上万件,以及若干内脏保存完好的卡诺皮克罐。
埃及的出土文物动辄就有三五千年的历史,因此发现距今2600年的古墓应该不算稀奇。重要的是这些古墓出土的地点。埃及文物部长指出,明亚省在考古方面还是一片处女地,这里还隐藏着许多秘密有待揭开。
明亚省位于埃及中部,是上埃及和下埃及交界处。埃及大部分重要文物出土于下埃及的尼罗河三角洲地区、上埃及的卢克索和努比亚地区。埃及中部地区文物相对较少。因此,埃及政府近年来在这一地区加大了考古发掘的力度。自2018年以来,位于埃及中部的明亚省进行了大量的考古发掘,出土了一大批有价值的文物。埃及政府希望通过文物古迹的发掘,促进埃及中部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
揭开神秘的前王朝面纱
埃及文物部宣布的第二起重要的考古发现是在尼罗河三角洲代盖赫利耶省乌姆哈勒金地区发现了庞大的古代墓葬群。
在这批被发现的83座墓葬中,有3座墓葬的时期确定在约公元前32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的纳卡达文化III期。在这一时期的很多墓葬中,遗骸并不是平躺,而是如同胎儿在母亲腹中一样呈蜷曲状。古埃及人相信人去世后将前往另一个世界,这种姿势可以帮助死者尽快进入到那个世界去。遗骸周围有随葬物品,包括手工制作的陶器,牡蛎壳,罗非鱼形、矩形和圆形的碗,以及古埃及人在眼睛上化妆用的物品等。这些都是供死者在另一个世界使用的。此次发现的陶土棺材尤为引人注意,这种陶土棺以前在纳卡达III期的墓葬中很少发现。上流社会的人去世后,一般使用石棺、砖墓或木棺,较贫穷的人通常被埋在浅洞中。为什么这里的死者被安葬在陶土棺材中,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这一考古成果将我们带回到了5000年前的埃及前王朝。在那个社会激烈动荡的神秘年代,城邦混战、政权更迭、国家统一等重大事件不断发生。沿着尼罗河河谷,埃及地区出现了四十多个被称为州的城邦,城邦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不断发生战争,最后,以孟菲斯为界,在尼罗河的上下游形成了两个独立的政权,这就是上埃及和下埃及两个王国。上游的上埃及以蜜蜂为图腾,国王戴圆锥形白色王冠,以秃鹰为保护神。下游的下埃及以莎草为图腾,国王戴红色王冠,以眼镜蛇为保护神。
又经过多年战争,大约在公元前3100年前后,上埃及国王纳尔迈征服了下埃及,建立了统一的埃及王国。他的事迹被记载在著名的“纳尔迈调色板”上。这是一块正反两面都雕刻有图案的青石板,一面描绘头戴上埃及白王冠的纳尔迈右手高举权标,左手抓起跪在地上的敌人的头发。他脚下的敌人正在仓皇逃窜,另一面是头戴下埃及红王冠的纳尔迈视察战场,面前是敌人的尸体。红白两冠戴于一身,这是表示埃及统一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