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朝鲜战争的爆发带来了转机,这一项目不仅重新上马,还直接被置于了最优先的位置,可见战争对于武器的发展确实有着重大的影响。我们先来看看“斗牛犬”的基本数据(以TM-61A,也就是早期型为例):
- 弹长:12.1米,弹径:1.2米,高:2.95米,翼展:8.7米,重量:5400千克
- 战斗部重量:1360千克,可携带1枚5万吨当量的核弹头或一枚高爆装药普通弹头
- 飞行速度:1040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3411米,最大射程:1000千米
说到“斗牛犬”的编号,它也经历了多次的“改名”,服役一开始,美国军方居然将其定位为轰炸机,给了它B-61的编号,后来觉得实在不妥,改编号为TM-61,TM为战术导弹之意,等到1963年美国国防部实行统一命名规则之后,其又再度改名为MGM-1。不过这个时候早期的TM-61A已经全面退役,TM-61B已经发展为另一种导弹,只有原来的TM-61C获得了MGM-1的编号。
斗牛士”巡航导弹
说到改进,TM-61A服役过后就暴露出了制导系统性能差、机动能力弱、操作复杂以及反应速度慢等诸多问题。所以美国空军决定研制其改进型号,而且还同时研发TM-61B和TM-61C,不过有趣的是TM-61C的进度反而更快,因为它只是进行了小幅度的改进,主要是换装了新型的“沙尼克”制导系统,而TM-61B的改动则要多得多,最终导致其发展为另一个导弹型号。
斗牛士”巡航导弹
“斗牛士”毕竟是美国战后发展的第一种巡航导弹,很多方面都不尽人意。比如其精度,当时认为只要导弹命中目标1千米范围内就算命中,也就是说其还不具备点攻击能力,只能进行较大范围的概率打击。除此之外,虽然“斗牛士”理论上可以进行机动发射,但TM-61A的保障车辆多达20余辆,就算TM-61C有所减少也还是很多,所以其一般都会选择固定发射阵地发射而不是机动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