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凭什么成为元帅?秘诀在于这“五德”(4)

2024-11-22 14:22  搜狐

在长征途中,朱德总是十分关心战士的生活,想尽了办法让红军从环境恶劣、粮秣无济、饥寒交迫的环境中走出来。

1935年,红军从懋功一带北上进入雪山连绵的藏区,大军几乎绝粮断炊。朱德组织、发动各部队满山遍野采摘野菜充饥。他组织了一个“野菜调查小组”,亲自带领着小组到山上或原野,找出一些认识的、可以吃的野菜,挖出带回,然后他又动员大家去找。在长征途中,居然找到了60多种野菜,还编了一个《吃野菜须知》的小册子下发到各连队。

在长征中,朱德是年龄最大的统帅,但他只要了两匹马,一匹驮文件,一匹则常常随康克清在队伍后面收容伤病员。年轻的战士们都把宽厚的朱德视为自己的慈父。红军之父爱兵如子,可见一斑。

▲1945年4月,朱德在中共七大上作军事报告

四、为将之勇:坚毅顽强,勇猛无畏

朱德戎马一生,他不仅善于在指挥所里运筹帷幄,而且经常身先士卒,上阵冲杀。

南昌起义军南下失败之时,部队在福建武平击退了敌军追击。当时,部队位于闽赣边界的石径岭,四处悬崖峭壁,唯一可以通过的隘口被反动民团占据。危急时刻,朱德突然出现在队伍前方,一面镇定地指挥部队疏散隐蔽,一面亲率警卫员攀上悬崖峭壁,绕到敌人身后发起突袭,将敌军击溃,打开了前进的通路。当部队通过隘口时,朱德又威武地站在一块断壁上,手握驳壳枪指挥后续部队前进。

粟裕回忆说:“朱德同志不仅是一位宽宏大度、慈祥和蔼的长者,而且是一位英勇善战、身先士卒的勇将。”

遵义会议后,红军在贵州土城地区对追击的川军进行阻击。朱德毅然提出到前线直接指挥作战,毛泽东不同意,朱德把帽子一脱说道:“不要光考虑我个人的安全。只要红军胜利,区区一个朱德又何惜!”毛泽东终于点头。于是,朱德出现在了前沿阵地上。

1938年,朱德任第二战区东路军总指挥,除指挥八路军和山西新军一部外,还指挥国民党军7个师。4月初,日寇就出动3万多人分九路围攻晋东南根据地,企图围歼八路军总部和东路军。朱德灵活运用他自己概括的作战原则,以一部钳制多路来犯之敌,而我主力则把苫米地旅团压在八路军预设的河谷里,将敌截成数段,一举消灭日军22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