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中,清军为何一触即溃(4)

2024-02-03 11:22  文汇网

但这不只是北洋水师一军的状况,晚清时,整个大清的禁卫军、八旗驻防兵、绿营,都是一个样,视军事如儿戏。在当时的中日战场上,很多军队仓促成军,根本就没有或者充分地训练,譬如平壤战役前夕,清军主要将领聂士成还要回直隶地区招募士兵。另一将领宋庆为了抵抗日军,也临时招募兵员,使得毅军从原来的8营扩大到39营。这些军队的战斗力与战斗经验,也就可想而知了。

"定远号"铁甲舰是当时北洋主力舰,也是大清国北洋水师的旗舰

其次,清军缺乏战意,士气低落。自古以来,两军对垒都是以积极备战而求不战,唯其战士有必死之心,方能砥砺军心,巩固边防,不给敌人以可乘之机、觊觎之心。但是,清军从上到下都没准备好好打仗。这从日本方面的记载可以反观,1894年9月16日中日两军的平壤之战,"兵力不足的日军,经过激战,击败了缺乏战意的清军"。

此外,指挥失当、军事技术水平低下也是北洋舰队黄海战败的直接原因。海战当日,本来预定的迎战队形是双列纵队,但逼近敌舰时成了散漫的雁形横列队,形成不了有力的攻击队形,反而被动挨打。开战不久,定远旗舰年久失修的舰桥被本舰火炮的后坐力震塌,海军提督丁汝昌从舰桥上跌落负伤,不能继续指挥战斗。悲摧的是,他事先又没有指定代理指挥者,这使中国舰队失去了统一指挥,紧接着信号旗也被击毁,旗舰与舰队的联系中断,各舰只能各自为战,陷于混乱状态。

战斗过程中,北洋舰队一艘鱼雷快艇在距离敌舰西京丸号40米处发射鱼雷,这本是一个绝好的机会,竟然未能命中,使敌舰逃逸,而当时的日本海军部长桦山资杞正在此舰上督战,假如鱼雷击中敌舰的话,必是一重要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