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真是应了"人无完人"那句老话,任何一个杰出将领也难免瑕疵。"海军之建也,琅威理督操綦严,军官多闽人,颇恶之。右翼总兵刘步蟾与有违言,不相能,乃以计逐琅威理……"
琅威理本是英国海军军官,有着丰富的海军训练经验。在北洋海军创建之时就被聘为总教习,赏副将衔,位在刘步蟾之上。出于私见,刘步蟾等一帮军官想方设法把他排挤走了。事在光绪十六年(1890年),无疑对北洋海军的战斗力产生了相当影响。"琅威理去,操练尽弛"。一个有作战、训练经验的外国总教习走了,但是,中国海军将领又不能担起训练重任。此后,北洋海军所聘请的外国教习都是"一蟹不如一蟹",这些都为北洋海军的甲午战败埋下了伏笔。刘步蟾们因私废公,实在不妥。琅威理后来愤恨地称北洋某些军官是"既愚昧又嫉恨别人的人"(罗林森《中国发展海军的努力》)。
北洋海军的军官,常常擅离职守,耽于嬉戏。"海部成立,福建船厂学生位至提镇,多有妻妾,筑室刘公岛上,平时自为嬉乐"。(《异辞录》),再"自左右翼总兵以下,争挈眷陆居,军士去船以嬉"。海军不在兵舰上,实实在在发生于晚清北洋海军。太平无事时,可能问题还不大,但如临战事,必定成为海军吃败仗的一个肇因。果不其然,1895年正月,战事吃紧,日本海军进攻北洋基地刘公岛,"十二日侵晓,倭雷艇复入东口来袭,我来远并威远练船、宝筏差船,皆沉于敌,时来远管带邱宝仁、威远管带林颖启方登陆逐声伎未归也"。又"十五日,倭水陆复以炮攻我,击沉我靖远舰,管带叶祖圭亦先去船在陆"。(《东方兵事纪略》)--令人痛心的是:来远、威远、靖远舰的指挥官,在战斗最关键时刻,竟然都不在军舰上,去干什么了呢?去嫖妓了!群龙无首的舰上士兵慌作一团,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