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科斯为何不愿为美充当反华先锋了

2025-07-31 15:12  头条

如果说谁是2025年菲律宾政坛最尴尬的人,马科斯绝对是绕不开的名字。过去两年,他在国际上高调表态,频频站队美国,试图以此树立"新时代领导人"的形象。但当国内支持率一路下跌,连中期选举都败得体无完肤时,他突然收起了强硬姿态,尤其在对外讲话中,曾经反复提到的中国,居然一个字都不提了。

巧的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杜特尔特传出出狱的消息。这个消息一出,菲律宾国内的气氛立刻变了。马科斯转变得太快,快到让人怀疑他是否还有方向。

支持率下滑、盟友失控,马科斯开始自保

马科斯上台之初主打"现代化发展"和"战略外交",但他显然高估了自己在国内的掌控力。菲律宾不是一个可以靠外援撑起政权的国家,国内民意和家族政治才是真正的根基。而这恰恰是马科斯最弱的部分。

中期选举结果一出,马科斯阵营在参议院的席位大幅缩水,连基本的议案推进都成了难题。这场选举的失败,更是政治信号,民众对他执政两年多来的表现并不满意。

而在选后不久,最高法院叫停了对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的弹劾案,进一步说明马科斯在政坛的话语权已经开始松动。莎拉不仅是副总统,更是杜特尔特家族的核心人物,她的政治力量不容小觑。

弹劾案被暂缓后,莎拉的民意支持率不降反升,反观马科斯,却在舆论中陷入搞政治斗争不顾民生的批评声中。

这还不是最糟的。马科斯试图通过外交来拉抬形象,结果访美之行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他在公开场合力挺美菲关系,明确表示菲律宾不会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但美国方面却并未给予他实际好处,反而在贸易谈判中拿捏得死死的:美国保留高关税壁垒,菲律宾则被迫开放市场、零关税对美商品进口,代价极大。

这种出血式合作,在菲律宾国内引发强烈反弹。商界不满,民众质疑,反对派趁机发声。在这种压力下,马科斯开始逐渐降温,外交表态变得谨慎,尤其避免再挑起中菲敏感话题。

就在马科斯被批得焦头烂额时,前总统杜特尔特被曝已经恢复自由的消息迅速在社交网络上引发热议。虽然官方没有出面证实,但菲律宾的政治现实是,只要有足够多人相信,那它就能成为现实的一部分。

杜特尔特在菲律宾的支持基础极强,尤其是在南部棉兰老和一些基层地区,他的反毒、反腐、打击犯罪等政策依然有大量拥护者。马科斯政府此前对杜特尔特采取一连串法律行动,民间普遍认为是清算。

如果如今杜特尔特真的被释放,那马科斯过去的做法就会被翻旧账。不仅如此,杜特尔特的回归意味着一个新的变量开始发酵:他的阵营可能重新集结,而马科斯则要面对来自内部的真正对手。

更有意思的是,马科斯的姐姐曾在国会推动《杜特尔特法案》,这本来是要为杜特尔特量身定制的惩罚工具。如今形势逆转,这项法案很可能成为审查马科斯政府合法性的工具。一旦被调查,马科斯不仅有可能被弹劾,甚至可能面临司法风险。

这个时候,马科斯选择在国情咨文中彻底回避中国议题,不提南海、不提中菲争端,更像是一种"战略性撤退"。他清楚,现在任何激进姿态,都会被国内反对派拿来做文章,甚至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抗议。

对华态度急转弯,马科斯很无奈

从2023年到2025年,马科斯政府在南海问题上频频发声,不但多次对中国喊话,还积极配合美军在本国部署基地和系统。但到了最近,他的口风变了,尤其是在公开场合中对中国的态度明显变得谨慎甚至回避。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他的国情咨文。这份年度最重要的政策报告,过去总会提到南海问题,强调所谓"立场"。但这一次,他整个跳过了相关内容。在当前中菲关系依然紧张、美国持续在地区布局的背景下,这种"只字不提"本身就是一个信号。

马科斯变得谨慎,表面上是想避免激起更多争议,但其实更深层的原因,是他在国内已经没有足够的政治资本再去承担外交对抗带来的风险。他需要时间,需要喘口气,更需要寻找新的平衡点。

但马科斯的沉默,并不意味着菲律宾政坛就此安静。国防部长特奥多罗并未收敛言论,反而在"护照事件"后继续炒作对华议题。他的这番操作,表面上是"爱国",实则是为自己保位。面对国内舆论压力,他想通过高调反华来转移焦点,同时紧抱马科斯大腿。

然而,这种做法并没有获得舆论好感。反倒是莎拉·杜特尔特在这个时候再次展现了手腕。她公开批评政府与美国合作建设弹药厂的决定,认为这将菲律宾绑上美国战车,失去独立性。她呼吁更多人关注本国利益,与中国保持建设性关系。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方面也表明了立场。外交部发言人明确指出,菲律宾不应依赖域外势力解决地区问题,反对形成小圈子对中国施压。中方的态度没有激烈措辞,但传递出的信息很清楚。

马科斯的问题,不在于他亲美,而在于他亲美却没拿到回报。他的政府对内缺乏治理成果,对外又在关键议题上失去主动权,让他在国内政局中变得越来越孤立。

杜特尔特的复出,莎拉的反击,贸易政策的失败,加上对华政策的回避,这些因素叠加起来,马科斯的执政基础已经出现动摇。他原本想靠外交拉抬形象,结果现在连讲话都不敢提中国,说明已经到了不得不收手的地步。

如果马科斯继续在外交上走选边站的老路,而不是回归地区合作和务实沟通,那即便他现在选择沉默,也只是短暂的缓兵之计。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