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和水电的建设周期时间长,需要进行提前布局。2025年核准的10台核电机组将在"十五五"期间集中投产,形成约1000万千瓦稳定供电能力。
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依赖"西电东送",但输电损耗达6%-8%。在沿海负荷中心新建核电(如广东太平岭、浙江三澳),可减少跨区输电压力。
保障能源安全
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超72%,天然气超45%。核电所需燃料铀的年消耗量仅约1600吨(2024年),一次装料可运行18个月,大幅降低能源运输通道风险。
水电开发可以提升资源自主性,中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6.9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5.4亿千瓦,目前开发率约50%。雅鲁藏布江、金沙江等流域待开发潜力巨大,相当于新增数个三峡电站
推动产业升级
核电和水电产业链涉及高端装备制造、工程建设、运维服务等环节。 "华龙一号"设备国产化率超85%,带动上海电气、东方电气等企业突破关键技术。
水电领域,中国在高坝建设、大型机组研发等方面全球领先,相关技术和标准已输出至巴西、巴基斯坦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