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之所以这么"担忧,是因为传统上其隐身战略轰炸机一直以来都对中国内陆地区的目标保持着高威胁能力。过去,中国防空导弹性能一般且数量不佳,有大量的空白区域可以被美军的B-2利用。然而,随着解放军海军驱逐舰和陆军的防空导弹性能越来越强悍,数量越来越多,美军战略轰炸机执行此类任务的难度已然大大增加。
美国拥有着数量庞大的巡航导弹,确实可以不用战略轰炸机而对中国进行打击。但问题在于,不是所有的目标都能被巡航导弹摧毁、比如地下设施、坚固工事等,因此仍需要战略轰炸机投放自重巨大的攻坚弹,比如GBU-45。2023年11月首飞的B-21隐身战略轰炸机,一般来说要执行以下3个方面的任务。一是防区外火力投送,即在对方的防空导弹拦截网之外投射各类空射巡航导弹。美国之所以要开发B-21,因为它的生存能力更强,性能更加稳定,且单价成本要比B-2轰炸机便宜很多。二就是最关键的"穿透性打击任务"。即美国需要通过卫星系统来提前绘制目标对象的防空网情况,然后派B-21穿过防空导弹系统的漏洞,执行各类轰炸任务。
▲B-21
但是歼36的存在,将不得不迫使美军开始重新考虑第二种战术的可行性。歼36被认为是一种战斗轰炸机,毕竟很可能超过50吨的最大起飞重量,已经远远不是普通战斗机能比的,但它的远程超视距空战能力似乎一点也不弱。有意思的是,这一点本来也是美国希望B-21能做到的。在美国之前的宣传中,认为B-21战略轰炸机必须实现全频谱隐身。不管是在S、X、P、L任何一个波段,机身性能都不能出现太大的浮动,而且红外隐身能力也必须很强。另外就是除了一般的轰炸任务外,还应当具备一定的战斗能力。如果能像战斗机那样当然最好,最次也应该可以和F-47战斗机具备配合打击能力,化身后者的"移动弹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