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自2019年12月两人最后一次会面以来,普京与泽连斯基再未面对面。五年未见,此番却要以"无条件"重启谈判,这本身就意味着普京掌握了更为主动的战略空间。他在11日凌晨发出的声明不仅提议15日会谈,更暗示"可能在谈判期间就新的停火建议达成一致",措辞冷静克制,却隐含极大压迫感。与之对照,乌克兰提出"12日起无条件全面停火",倒像是提前交出筹码,为谈判制造舆论正当性。
我们必须看清的是,泽连斯基的"等候"姿态背后,是对国内政治风险的妥协。他已无法再靠"胜利主义"凝聚社会共识。前线久攻不下、反攻失败、兵员短缺,甚至部分乌军士兵公开表示对"延长战斗时间"感到困惑和无力,民间的不满情绪正在上升。而国际上,欧洲多国正加紧催促乌方重回谈判桌,希望通过"技术性停火"赢得喘息时间,避免自身被战争拖垮。乌克兰的外交空间已陷入典型的"代理冲突疲劳期",泽连斯基此刻"不打而谈",既是被动应对局势,也是被逼无奈之下的战略回撤。
然而,我们也必须指出,这种"等候"的方式本质上是危险的政治赌博。一方面,乌方若真全面停火30天,却未能换来普京实质性让步,则战场节奏将被俄方彻底重掌;另一方面,这也可能动摇西方对乌克兰的战略信任,尤其是波兰、波罗的海国家等前线盟友可能因此对"战后乌克兰是否仍为北约可信伙伴"产生动摇。泽连斯基是在用一场"主动示弱"来换取生存通道,赌的是普京不会趁机反手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