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格齐在8日刊发的一篇文章中解释道,伊朗提出间接谈判,不是一种策略,也不是意识形态倾向的体现,而是一种基于经验作出的战略选择。伊美之间面临着巨大的不信任之墙,要想谈判取得进展,双方首先必须就这一事实达成共识:原则上不存在"军事选择",更不存在"军事解决方案"。
他表示,伊朗信任阿曼作为中介,并希望美方能展现达成外交解决方案的严肃意愿,"这才是谈判的关键"。
7日与特朗普会见时,内塔尼亚胡强调了美以在伊核问题上的一致立场,即绝不能让伊朗拥有核武器。他说,如果能像2003年促使利比亚卡扎菲政权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那样,通过外交渠道阻止伊朗拥有核武器自然是上策,但"无论如何""都必须确保伊朗不得拥有核武器"。
在8日的声明中,内塔尼亚胡再次强调,以色列与美国在"伊朗决不能拥有核武器"这一点上是高度一致的,并称伊朗的核设施应当在美国的监督下炸毁。
俄罗斯:愿帮助缓和美伊关系
据新华社4月8日消息,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德米特里·佩斯科夫7日说,俄罗斯与伊朗经常围绕包括核协议在内多项议题磋商,俄方愿意尽力帮助美国与伊朗缓和紧张关系。
"我们与伊朗伙伴经常磋商,议题包括核协议。"佩斯科夫说,这一进程会继续,包括在近期。俄方做好准备尽全力、尽一切可能为政治和外交手段解决这个问题做出贡献。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今年1月就职后,重启他在首个总统任期对伊朗的"极限施压"政策,同时表明希望与伊朗"达成交易"。3月初,特朗普致信伊朗最高领袖大阿亚图拉阿里·哈梅内伊,呼吁伊朗就核计划谈判,否则美方可能采取军事行动。伊朗多次表示不会在胁迫下与美方直接谈判,但可以接受间接谈判。特朗普3月底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说,如果伊朗不同意就限制核计划达成协议,将遭到轰炸。
在美伊关系紧张的当下,俄罗斯多次表示愿在美伊之间斡旋。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谢尔盖·里亚布科夫早些时候说,特朗普威胁轰炸伊朗的言论只会"让局势更复杂",美方对伊朗的军事打击可能给中东地区带来"灾难性"影响。
2022年2月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后,俄罗斯与伊朗深化了双边关系。今年1月,伊朗总统马苏德·佩泽希齐扬访问俄罗斯,两国签署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佩泽希齐扬访俄期间,两国围绕双边合作及中东局势、伊朗核问题等地区和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
2018年5月,美国宣布单方面退出2015年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德国与伊朗签订的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恢复并加码对伊制裁。根据这份协议,伊朗承诺限制核计划,换取国际社会解除制裁。2019年5月以来,伊朗逐步中止履行协议部分条款,但承诺所采取措施"可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