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分析,这当然要归功于歼-10CE和霹雳-15E的强强联合。诚然,相比国际上同类型战机,歼-10CE在中低空机动格斗、超音速飞行、短距起降、大作战半径等方面都表现不俗,但作为四代机,还是跟四代半的"阵风"差了半代;至于霹雳-15E,也是近10年前的产品。
那靠的是啥?
在战场上,除了武器装备,还要看作战观念是否先进、作战体系是否完备。
比如有预警机,先让预警机望远;预警机没来,地面雷达就要够强够多,把目标确定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战机照着范围把导弹打过去,甚至不用开战机的雷达,避免暴露自身。
协同配合的结果就是,即便对手知道有雷达在找他,但战机已然上天,导弹已经到达特定范围,即使此时发射导弹的战机打开雷达,也不怕被对手发现。敌方飞行员即便反应再快、摆脱锁定的速度再快,也快不过近在眼前的导弹和电子设备。
数据链的无缝衔接,很重要。
有了数据链,预警机或地面雷达发现目标后,操作员要沟通作战信息管理员,只需敲一下键盘,信息就能一键发送。作战信息管理员选定任务战机并发出打击指令,也只要再敲一下键盘,战机和导弹就能收到目标信息。至于飞行员,只需决定打不打导弹就好。
30多年前,美国在北约内部,将各国电子设备统一到Link 16数据链,实现信息共享。但美国不会随便卖核心装备。即便有些国家想买,美方也会派出监督员,一个不开心,就能让你的战机飞不起来。
此次空战也再次说明,胜利不仅在于作战人员素养和武器配备,更在于先进的数据链和装备的统一制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