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竟是血糖“杀手”?疾控警告,想稳血糖,这6种茶少喝

2025-11-05 13:45  头条

老王退休后迷上了喝茶,绿茶、红茶、普洱轮番上阵,还专门买了紫砂壶、建盏杯,每天泡茶三四次。可前阵子体检时,医生却皱起了眉头:"你的血糖怎么又升了?"

"我少吃甜的,天天喝茶排毒呢!"老王一脸委屈。

医生摇了摇头:"茶,不是什么都能随便喝。尤其是你这种本就血糖偏高的,再喝错茶,真是'火上浇油'。"

那么,茶到底对血糖有没有影响?是不是所有茶都适合糖尿病人喝?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事。

一、茶叶真的会升血糖吗?关键看"怎么喝、喝什么"

茶,一直被视为健康饮品,不仅提神、抗氧化,还能促进代谢,一些研究甚至发现它对心血管保护、延缓衰老有一定作用。

那它怎么就和"升血糖"扯上关系了?

关键在于:"茶不是万能的,不当喝法反而可能让血糖"失控"。

中国营养学会在《2022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明确指出:健康成年人每天适量饮茶有益,但糖尿病、高血糖人群需注意茶的种类、浓度和搭配方式。

特别是以下这6种茶,如果喝得不对,确实可能让血糖"坐上过山车"。

二、这6种茶,血糖高的人要特别小心

1. 加糖奶茶

不少老年人觉得"奶茶"就是"茶加奶",比咖啡健康,但市面上大多数奶茶早已不是传统"英式奶茶",而是加了大量糖浆、植脂末的"高糖饮料"。

数据显示,一杯500ml的普通奶茶,含糖量可高达30-50克,相当于吃下七八块方糖。

高糖摄入会迅速刺激胰岛素分泌,导致血糖飙升,对糖尿病人极为不利。

医生提醒:奶茶=糖+脂肪+热量炸弹,和健康茶饮差得十万八千里。

2. 浓茶

有些人喜欢"茶味重",一泡就是一大把茶叶水煮,颜色深得像酱油。

但浓茶中的咖啡因、茶碱含量高,刺激性强,会导致心跳加快、胃液分泌增加,还可能干扰血糖稳定。

研究发现,过量咖啡因会影响胰岛素敏感性,让血糖更难控制。

建议:每天饮茶量控制在3~5克干茶,别泡太浓,尤其是晚上喝茶,容易影响睡眠,反而增加应激激素分泌,间接升高血糖。

3. 凉茶

一些人觉得上火就喝凉茶,特别是南方地区,把凉茶当成日常饮料。

但很多凉茶含有苦寒中药成分(如金银花、菊花、黄芩等),长期大量饮用,可能伤脾胃、损阳气。

而脾胃虚弱,是导致糖尿病进展的重要内因之一。尤其是体寒、胃寒型糖尿病患者,喝凉茶更是"雪上加霜"。

中医讲:"寒凉伤脾,脾虚生湿,湿久化热,化热为糖。"可不是迷信,有其生理基础。

4. 泡太久的茶

很多人图省事,一杯茶泡一天,反复加水喝。

但茶叶长时间浸泡,会释放较多鞣酸和重金属残留,其中的鞣酸可能影响铁、钙等矿物质的吸收,而重金属则可能影响身体代谢,间接干扰血糖调节功能。

正确喝法:泡茶不超过3次,每次浸泡时间控制在3~5分钟,喝不完就倒掉,别反复加热。

5. 调味茶、花果茶

现在很多人喜欢喝"玫瑰花茶""柠檬红茶""水果乌龙"等调味茶,看起来养颜、时尚又健康。

但你知道吗?这些茶包很多都添加了糖精、甜味剂或者香精,甚至还有隐形热量。

部分代糖也不是完全"零影响",比如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等,长期摄入可扰乱肠道菌群,进而影响胰岛素抵抗。

权威研究指出,甜味剂摄入过多也可能诱发葡萄糖耐受异常,反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三、喝对了,茶也能帮你稳住血糖

当然,茶并不是血糖的"天敌"。选对茶、喝对量、方式对,对血糖控制反而有好处。

✅ 推荐这几类茶,血糖高的人可以适量饮用:

· 绿茶:含有儿茶素,能抗氧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稳定血糖。

· 苦荞茶: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

· 黑茶(如普洱生茶):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成分有调节糖脂代谢的作用。

· 桑叶茶:传统中药,有助于清热降糖,但需在医生指导下饮用。

但再好的茶,也不是"降糖药"。

中国疾控中心提醒:控制血糖,日常饮食、运动、用药才是根本,茶只能作为辅助调理。

四、想血糖稳,喝茶牢记这4个细节

1. 别空腹喝茶:容易刺激胃酸分泌,还可能引起低血糖反应。

2. 别在饭后立刻喝茶:茶叶中的鞣酸会妨碍铁的吸收,建议饭后1小时再喝。

3. 别用保温杯长时间泡茶:茶汤易变质,释放过多不利成分。

4. 别和药一起喝:茶碱可能影响某些药物的吸收,服药前后1小时内别喝茶。

五、结语:茶不是"万能药",更不是"隐形糖"

喝茶,是中国人千年的生活习惯。但再健康的习惯,方式不对也可能变成"慢性伤害"。

尤其是本身血糖有问题的人,别拿茶当"养生灵药",更不要迷信"茶能降糖"的说法。

医生提醒:控糖的关键,从来不是"喝什么",而是"怎么吃、怎么动、怎么控"。

愿你我都能喝对茶,喝好茶,喝出健康而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