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钱,李冬菊的儿子也并不赞成她外出骑行。
李冬菊的前半生与同龄人并无太大差别,出生1958年的她,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被分配到农场的炊事班工作。
几年后回城,她成为了纺织厂的一名女工,李冬菊爱钻研、细心,厂里其他工人往往要三四个人才能挡一台车,她一个人就能挡一台,是厂里的"劳动标兵",同期丈夫一个月挣20块钱,李冬菊每月的收入就有100多元。
年轻时的李冬菊
后来,李冬菊被调到企业做仓库保管员,没几年,在时代洪流的冲击下,她下岗了。2005年左右,相濡以沫多年的丈夫突然提出了离婚,毫无预料的李冬菊被击垮了。
离婚之后,李冬菊被诊断患有重度抑郁症、狂躁症,起初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靠"祥林嫂"式的倾诉来缓解痛苦,慢慢地,亲朋好友走动也少了。
为了控制病情,李冬菊开始就医吃药,一年要住三四次院。常年服药给她的身体也带来了一定负担,一天,李冬菊正在走路,突然胸口一疼,倒在地上,嘴唇和牙齿也被石头磕伤。
"从那之后,我就自作主张停药了",很快,李冬菊的症状又加重了,"我儿子说我当时的眼神看着都不对劲了,"就医后,医生严肃地告知她,她的病情要终身用药,千万不能再断药。
李冬菊和家人从未想过,有一天,她会在旅途中忘记病痛,迎来新生。
你挣钱的目的是啥?独自骑行中豁然开朗
2014年10月,骑友群里突然有人发布了一条信息--"有没有人一起去东南亚骑行"。
李冬菊心动了,这几个月她靠着打工已经攒下了1万多块钱,她联系到群友报名,随后又花了1000多块钱办了越南、泰国、老挝、柬埔寨这四国签证,就这样,不会英语的李冬菊带着一部"老年机"和自行车就出发了。
11月8日,一行两女一男在广西南宁集合,前往越南,男士自告奋勇当起了领队,"我们三个人当时都没出过国,现在想想挺大胆的"。
当时的李冬菊在骑行领域是一个完全的新手,不会做攻略,也不会看地图,在领队的带领下懵懂地出行,一行人坐火车抵达了越南河内市,她打开搜索引擎查看才知道是哪里。
但是很快,三人因性格不合、骑行方式不同而分道扬镳。李冬菊又变成了独自一人,幸而得到另外一位骑友的帮助,顺利回到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