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国态度一致,共同应对中国“产能过剩”?德国外长率先冒头,妄称是垃圾产品(2)

2025-07-23 17:25  郑州广播电视报

冯德莱恩(资料图)

德国央行行长约阿希姆·纳格尔在记者会上表达了强烈担忧。他警告称:"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正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严重损害。"纳格尔强调,"我们呼吁美国不要利用当前形势谋取利益,这最终将危及各国的经济繁荣。"

值得注意的是,纳格尔此前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就已指出,美国这一关税措施可能扼杀德国经济刚刚出现的微弱复苏势头。分析人士认为,若该政策正式实施,将对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造成沉重打击。

看看这些国家的真实嘴脸:一边指责中国"产能过剩",一边给自己的航空巨头提供巨额补贴。一边批评中国"市场不开放",一边立法限制外资进入关键领域,一边高喊"公平竞争",一边给自己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和政府采购倾斜。

这哪是什么"垃圾产品"威胁?根本是工业革命以来,西方第一次在重要赛道被全面超越的恐慌。看看这些国家有多分裂:一边抵制中国产品,一边偷偷进口关键零部件。一边唱衰中国经济,一边加大在华投资。一边指责中国"偷技术",一边高薪挖中国工程师。

真正的强者从不在口水仗里找存在感。当中国半导体自给率突破,当人造太阳持续放电,那些刺耳的骂声,终将成为新时代到来的背景音。

与其浪费时间骂街,不如好好想想怎么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毕竟市场从来不相信眼泪,只认产品好坏。

冯德莱恩(资料图)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曾就欧方言论作出严正回应,指出其言论罔顾事实、充满偏见和双重标准,中方对此坚决反对。他强调中国产业发展的成就是依靠持续技术创新、完善产供链体系、充分市场竞争和丰富人力资源取得的,绝非依赖补贴。所谓"产能过剩"实质上是某些国家为掩盖自身竞争力不足而炮制的保护主义借口,真正过剩的是他们的焦虑情绪。

冯德莱恩此次访华正值中欧关系微妙时刻。就在不久前,她在G7峰会上提出的"中国产能过剩论"给双边关系投下阴影。作为全球最重要的两大经济体,中欧合作潜力其实十分可观:2024年双边贸易额再创新高,中国已持续多年稳居欧盟最大贸易伙伴地位。

特别是在新能源、绿色发展和数字经济等关键领域,双方优势互补特征显著--中国强大的制造能力和广阔市场能有效降低欧洲企业成本,而欧洲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标准体系又能助推中国产业升级。

这种互利共赢的合作本应持续推进,但欧盟近年来频频筑起"小院高墙",从加征关税到设置贸易壁垒,这些保护主义举措最终只会损害双方企业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