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安东·尼尔曼,翻译/ 薛凯桓】
时隔三年,俄乌直接谈判再度在伊斯坦布尔重启。
与2022年那场被外部干预打断的对话不同,此次谈判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不同于拜登时期,美国特朗普政府的身份转换成了"中立调解者",土耳其则凭借独特的跨阵营外交地位重获双方认可,俄罗斯对实际控制区现状的固化意图比起三年前更为强烈,乌克兰则在美欧战略分歧明显的背景下,半强迫地被推上了谈判桌。
尽管事前各方对此次谈判并没有抱有多大期望,因为这一切都实在太仓促了,但现场的混乱还是出乎意料:先是双方对谈判人选各执一词,谈判还没开始,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就提前"退场"了。15日当天,记者们甚至不知道谈判的具体时间,白白在多尔玛巴赫切宫总统府等了半天……
据乌克兰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称,在没有等来普京和特朗普之后,泽连斯基已搭乘飞机于当地时间5月15日19:30离开土耳其安卡拉,前往阿尔巴尼亚进行访问。
5月15日,泽连斯基在安卡拉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见面路透社
俄乌美欧的和平定义之争
在宣布这次谈判之前,俄乌双方并非没有进行过谈判,但谈判进程始终被战场态势与地缘政治的复杂形势所影响,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
自2022年2月战争爆发以来,双方共进行过五轮直接谈判,但均因核心诉求的不可调和而破裂。最初的谈判焦点集中于乌克兰的"中立化"、领土主权与安全保障三大议题。俄罗斯要求乌克兰承认克里米亚归属于俄罗斯、顿巴斯地区独立,并承诺永不加入北约;乌克兰则坚持恢复1991年边界、追究战争责任,并要求俄罗斯完全撤军。
2022年3月,俄乌《伊斯坦布尔公报》一度提出"乌克兰永久中立+国际安全保障"的折中方案,甚至接近达成停火协议,但这次希望最大的停战谈判却因"英国前首相约翰逊"(传闻是英国前首相约翰逊亲自到访基辅劝说泽连斯基当局放弃谈判)和布恰事件等种种因素而急转直下,谈判窗口彻底关闭。
此后三年间,战场成为谈判桌的延伸。乌军通过哈尔科夫与赫尔松反攻曾短暂掌握主动权,但俄军凭借巴赫穆特、阿夫杰耶夫卡等"绞肉机"战役逐渐消耗乌军有生力量,至2024年下半年已重新掌控战场主导权。在这一过程中,国际调解的努力频繁受挫,2024年瑞士和平峰会也因俄罗斯缺席沦为"空谈俱乐部"。
之所以和谈的希望频频落空,是因为和谈各方对"和平"的定义有本质上的不同。基辅当局的立场始终强硬:由于宪法规定与挑动起的民族情绪,乌克兰既不可能承认俄方通过武力改变领土现状的行为,也不会放弃加入北约的战略诉求。此外,乌克兰坚持要求获得具有约束力的安全保障、战后重建资金支持以及要求俄罗斯遣返所有前往俄罗斯的乌克兰难民及战俘,这些诉求也很难得到满足。
俄罗斯的立场则更为强硬。外长拉夫罗夫在最新声明中重申了自2022年延续至今的停火条件:国际社会需承认俄对乌东四州及克里米亚的"合法主权",并确保乌克兰永久保持中立地位。这些要求不仅与基辅当局的现行宪法直接冲突,也让特朗普意图在执政百日展现重大外交突破的设想彻底落空。
自从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宫以来,他一直想要推动俄乌和平取得实质进展。特朗普先是于去年11月美国总统大选前多次声称他将在24小时内解决冲突,随后又承诺俄乌冲突将会"很快结束"(他最近又声明这是在"开玩笑")。复活节期间,路透社披露了一份由美国拟定的俄乌和平协议草案,该文件显示美方对在法律层面承认克里米亚归属俄罗斯持"开放态度"。但这一表述又迅速引发了争议,特朗普紧急澄清并未要求泽连斯基承认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主权主张。
除了与乌克兰的争端外,美国与其欧洲盟友在调解策略上也存在显著分歧。美国务卿鲁比奥缺席今年4月23日的伦敦谈判,显示美国更倾向于"先停火后谈判"的实用主义路线:根据泄露文件显示,美方主张"领土争议应在全面无条件停火后协商解决"。这实际上默许了俄方目前控制的乌克兰领土现状,但欧盟和基辅当局仍希望以俄军从哈尔科夫周边及尼古拉耶夫部分区域撤出作为谈判前提。
种种情况使先前的数次俄乌恢复和平的尝试,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俄罗斯将乌克兰视为抵御北约东扩的缓冲带,而乌克兰则视领土完整为生存红线,双方对"安全保障"的认知完全不同:俄方要求乌克兰非军事化,乌方则寻求北约式集体防御。
美国初期希望通过军援延长战争以削弱俄罗斯,却在特朗普时代迅速转向"甩包袱"策略,欧洲既想展示"战略自主"又无力承担独立调停冲突的能力,导致谈判缺乏连贯一致的外部动力。
而且,作为战场优势方,俄罗斯也缺乏妥协意愿:俄军在2022年基辅撤退后将避免"战略失败"提高到了外交政策的最高优先事项,而乌克兰在2023年反攻受挫后仍将"完全收复领土"作为谈判前提,这种"以打促谈"的僵局已经数次让外交努力化为乌有。
在这样的背景下,谈判重启显得尤为复杂和艰难,本次在伊斯坦布尔重启的谈判就显得格外珍贵。但在乐观的同时,我们仍应保持谨慎、理性的态度。俄乌若想真正实现和平,仅凭一次谈判是远远不够的。
当地时间15日晚,俄罗斯总统助理、俄乌谈判俄方代表团团长梅金斯基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表示,俄罗斯代表团将于当地时间16日上午10时起"等候乌克兰代表团"。
普京的精妙算计
伊斯坦布尔谈判在开始之前就暗流涌动,这已经提前预言了本次谈判的主旋律。
乌克兰时间5月10日,德国总理默茨、法国总统马克龙和英国首相斯塔默抵达基辅进行访问并与泽连斯基举行会谈。在俄乌伊斯坦布尔谈判前的关键时刻,国际舆论都对三人的访问寄予厚望(包括乌克兰社会),认为这是和平谈判前的奠基之旅,但三人访问基辅的成果却不尽人意。
三人在基辅忙碌了半天,最终的成果却是发表了一份老调重弹的声明,要求俄罗斯在没有任何前提条件下停火30天,否则西方将对其实施严厉制裁并继续给予乌克兰武器援助,此外,他们还强调乌克兰应得到安全保证。俄罗斯总统普京为了避免拖延,在莫斯科时间5月11日凌晨1点半召开了记者会。这是为了让大西洋彼岸的人们听到他的声音:普京召开记者会时正值美国的黄金时段(早上9点半)。
泽连斯基及其盟友的算盘很明显:他们指望俄罗斯会断然拒绝他们那些老调重弹,而且对俄罗斯来说明显不可接受的条件,然后基辅和欧洲便能名正言顺地指责是俄罗斯破坏了达成和平的希望,但他们的想法显然已经落空了。克里姆林宫并未直接回绝所听到的提议,而是选择了谨慎思考。普京随后提出,俄罗斯同意在伊斯坦布尔于无条件的前提下恢复与乌克兰的直接谈判。
普京的表态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因为今年1月底,身为法律专业人士的普京曾强调,俄罗斯立即与乌克兰进行谈判"缺乏合法性",因为乌克兰没有取消禁止与俄罗斯谈判的禁令。需要提醒读者们的是,泽连斯基至今仍未取消该禁令。即便如此,俄罗斯仍然同意在伊斯坦布尔进行新的谈判。这说明俄罗斯对谈判并非不感兴趣,只要存在哪怕一丝推动冲突解决的可能,俄罗斯都愿意进行沟通。
泽连斯基则在5月11日晚间的视频讲话中表示:"我将在5月15日于土耳其等待普京的到来。"他的表态一出,立即就引发了他是否会在未来几周内解除与俄罗斯谈判禁令的猜测。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细节需要补充:普京此前解释过,当时泽连斯基签署禁止谈判的禁令时还是乌克兰的"合法总统",但现在已不是了。因此,他现在无权取消该法令,现在只有乌克兰最高拉达主席才有权这么做,当然前提是基辅当局的领导层确实有这样的意愿。
在乌克兰及其欧洲梦过以及俄罗斯都提出了恢复对话的建议后,特朗普在其自建社交平台"真相社交"(Truth Social)上发文,宣布"中立",不支持任何一方,并声称这可能是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伟大日子",他将继续与双方合作,以实现这一目标。
据Politico的消息来源称,基辅当局的高级官员在泽连斯基与马克龙等人的会谈期间给特朗普打电话,以告知他们的讨论进展,而特朗普虽然表示"原则上支持欧洲人的提议",但又对基辅当局提出了要求:"俄罗斯总统普京提议于周四在土耳其会面,讨论可能终止这场血腥杀戮的谈判。乌克兰应立即同意此次会面。我开始怀疑乌克兰是否真的有意与普京达成协议,要立即举行此次会面!"
特朗普支持俄罗斯关于在土耳其进行直接谈判的提议,实质上帮助普京化解了英法德三国领导人对俄罗斯施压的企图,相当于泽连斯基失去了背靠美国和欧洲国家对俄罗斯施压的资本。
在这次谈判被正式宣布之前,俄乌双方围绕停火问题就争斗不休。今年以来,普京已经在官方层面宣布了数次停火,而基辅当局对此兴致缺缺,乌军在当局的授意下没有停火,反而在"能源设施"停火和复活节停火期间仍继续对俄军进行袭击。
这次自然也不例外,基辅当局再次拒绝了普京提议的为期三天的胜利日停火提议,但又转而要求普京同意自5月12日起无条件停火30天,泽连斯基的算盘很清楚:他似乎笃定普京不敢放任乌克兰在这30天内整顿军队、补充军火,去应对俄军的夏季攻势,或发动新的跨境袭击。在谈判前就给俄罗斯提出这种要求,显然是想让普京背上主动拒绝谈判的黑锅。
泽连斯基的盘算显然瞒不住深谙此道的普京。据法国《世界报》报道,在普京"出人意料"地回应同意进行谈判并巧妙地利用特朗普进行施压后,马克龙、默茨、斯塔默和图斯克在从基辅返回后又举行了一次会议,并建议泽连斯基"好好利用"克里姆林宫提供的机会,要求泽连斯基不要在特朗普面前表现得像"战争煽动者"。
2月28日,特朗普和泽连斯基当天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会面,美国副总统万斯在座,三人在媒体面前发生激烈争吵。
在此背景下,泽连斯基无奈地宣布他5月15日会亲自在伊斯坦布尔等待普京的到来,并不再提本就不现实的30天停火一事。
在这个博弈过程中,普京实现了他的目的:通过质疑泽连斯基的法律地位与重提第一次伊斯坦布尔谈判,他以"无前提和谈"的姿态瓦解了泽连斯基"30天无条件停火"的道德绑架,又将谈判合法性的难题反手抛给早就陷入宪政危机的基辅当局。
同时,普京借深夜黄金时段发声,以"安全保证"的模糊承诺诱使乌克兰暴露底线,并利用特朗普的态度先打破欧洲国家的施压,再将压力转移给泽连斯基。
在这一交锋过程中,泽连斯基显然先丢了一局:他被普京的精明算计逼迫到被迫放弃了"不与俄罗斯战犯当局谈判"的所谓红线,被迫承认要"亲自等待普京的到来",普京的政治技巧显然要比泽连斯基高明得多。
看得出来,普京仍然不信任基辅当局,谈判前的暗战不禁让人怀疑谈判各方的诚意,也令人怀疑本次谈判是否能取得进展。因为2022年在白俄罗斯和土耳其进行的谈判,都是由俄乌的政府代表团牵头。在伊斯坦布尔的谈判轮次之前,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和时任乌克兰外长库列巴举行了会晤,此后直到4月中旬,工作组成员还通过视频会议讨论了协议草案。因此,双方近三年来的首次直接谈判,不太可能立即就能在最高级别取得成果,因为这是一件严肃且事关重大的事情,需要精心准备。
"不充分准备的会面,不如没有会面",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副主席康斯坦丁·科萨切夫在会谈前就强调,泽连斯基也曾在与特朗普在白宫的会面中体会到这一点,那次会面由于准备不足,最终以泽连斯基"出洋相"的彻底失败告终。所以,泽连斯基目前不适合与普京会面,毕竟他手中几乎无牌可打:泽连斯基所面临的境况极为糟糕,他几乎失去了美国的支持,且面临乌军在前线遭遇彻底失败的巨大风险。
伊斯坦布尔谈判正是又一次"准备不足"的会面,因此,它究竟能取得什么成果,这实在令人无法预测,也无法令人保持乐观。
伊斯坦布尔:普京的谈判选择与俄乌战争走向的关键变量
普京为何选择伊斯坦布尔作为会面地点,这是显而易见的:既然谈判在那里中断,那就让我们从那里继续。谈判的平台必须符合各方的利益,而土耳其是少数几个符合这一标准的国家之一。乌克兰不愿意在俄罗斯的友好国家进行谈判,例如曾诞生了明斯克协议、俄乌冲突爆发后也举行过俄乌代表直接会谈的白俄罗斯。同样地,在俄罗斯眼中,欧洲国家甚至包括"中立"的瑞士,也已完全丧失了作为谈判中间人的资格。
尽管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关系紧张时期,对俄罗斯发表过一些不敬言论,并向乌军供应武器,但他在俄罗斯和乌克兰眼中仍然是一个合作伙伴:一方面,土耳其并未参与西方的经济制裁,仍保持着与俄罗斯的经济联系,还参加了去年在喀山举行的金砖国家峰会,是那次峰会上唯一一个参会的北约成员国。另一方面,土耳其向乌克兰提供无人机等军事装备,并在黑海安全议题上支持乌克兰,也是受基辅当局信任的国家之一。
普京于5月10日晚至11日凌晨提出了他的谈判倡议,而特朗普和埃尔多安在5月5日的电话交谈中就协调乌克兰冲突解决事宜达成了一致。因此,特朗普也支持在伊斯坦布尔平台恢复直接对话的提议。
谈判地点的精心选择至少能够说明,俄罗斯和美国并不缺乏开展谈判的意愿。比起在去年同期举行的"瑞士和平峰会",伊斯坦布尔作为和谈举办地能够为美国所接受,这说明本次谈判至少不会像瑞士峰会那样,单纯沦为西方对俄罗斯群起攻击的闹剧,这也是普京的构想:通过抛出谈判地点来试探美国对谈判的诚意。现在的结果显示,特朗普的确有这个诚意。
2024年6月,在瑞士召开乌克兰和平峰会。视频截图
然而,我们仍不能忽视俄美对"和平"定义上的细节不同。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首要优先事项仍然是立即停火。换句话说,特朗普政府希望尽快取得成果,而且是取得一种能够绝对突出美国重要性的成果。特朗普想要的是作为和平缔造者的"巨大成功",希望以这样的身份载入史册,并完成对选民的承诺,从此结束俄乌冲突这个难题,集中精力处理其他事务。然而,这种做法并不能保证在短暂的平静之后,冲突不会以新的强度再次爆发。
相比之下,普京明确了他提议恢复直接对话的目标:消除冲突的根源,实现长期、持久的和平,以历史的视角来看。俄罗斯的目标是解决根本问题,而不是追求短暂的"明星宣传效果",这就是为什么俄罗斯单方面宣布了两次停火,并严格遵守了停火协议,而基辅当局及其欧洲盟友只是口头上要求停止战火,实际上却小算盘不断。普京是真的相信谈判有可能取得进展:他不排除在接触中"可能就新的停火协议、新的停火达成一致",这也有先例的:三年前在伊斯坦布尔,俄乌的政府代表团曾签署了和平协议,只差最后一步就能实现和平。
欧洲在特朗普重新掌权后感觉自己被排除在世界主要参与者名单之外,他们急切表达希望参与俄乌谈判的愿望,想要取代已经有意抽身退出俄乌问题的美国,主宰乌克兰的命运,并给俄罗斯再次设下圈套。但普京有自己的计划和想法:俄乌要进行的是真正的对话,不带任何偏见和道德批判,这只会使局势更加复杂。
我们看到的是这种情况:一小群外行,即欧洲领导人和泽连斯基自认为是天才,自作聪明地与一位政治大师级人物普京进行了交锋。毫无疑问,普京在政治博弈中取得了胜利。这些外行政客本就没有与他同台竞争的资本。
普京巧妙地将西方置于一个他们完全没有想到会陷入的境地,这一事实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泽连斯基和欧洲政客们总是被普京看穿,这已经给谈判先定下了一个阴暗的基调:耍小聪明、缺乏诚意的阴谋诡计,不可能对达成真正的和平有任何帮助。
如果泽连斯基和其欧洲盟友真的是为和平而来,就不该在谈判前发表老调重弹的声明,他们至少也该学习特朗普,不建设,但也不添乱,这也是笔者认为本次谈判仍然很难真正实现和平的原因。
俄乌冲突如何才能真正迎来终结的可能?
俄乌冲突的根本问题是双方对"安全"与"领土主权"的认知完全不同,以及地缘政治中各说各话、没有共同语言的现实利益诉求。从伊斯坦布尔谈判重启的一系列事实来看,普京以"无条件和谈"的姿态打破了泽连斯基的道德绑架,特朗普的"中立"表态又打破了欧洲的施压企图,谈判前的暗战则暴露了泽连斯基一方既缺乏诚意、又无能的事实。伊斯坦布尔谈判很难真正结束战争,要真正终结这场战争,路径还是要从现实中寻找,前提则是各方对结束战争的诚意。
以下问题若没有得到解决,实现和平就仍然只是空谈:
首先,乌克兰的中立化与多边安全保障或是唯一可行的突破口。2022年《伊斯坦布尔公报》提出的"永久中立+国际担保"模式虽然在外人阻挠下流产,但其框架仍然有一些使用价值。乌克兰若承诺不加入北约,换取包括全球南方国家和西方国家等多方组成的"担保国联盟"提供防御承诺,可在不触碰俄罗斯安全红线的前提下,为基辅当局保留所谓的主权尊严红线。这一安排必须超越北约传统的对抗模式,例如允许乌克兰维持适度武装力量,同时由国际监督机构确保其非进攻性,也可能是多国派出"维和部队"。总之,方式是多样的。
1949年至2023年北约在欧洲的成员国扩张维基百科
其次,领土问题需以"冻结现状+长期磋商"的弹性方案处理。基辅当局恢复1991年边界线的愿望实际上毫无可行性,也不可能当成谈判中的条件、克里米亚与顿巴斯的主权争议短期内无解,但双方或可默认实际控制线,将法律承认问题推迟至数年后。例如,参照《明斯克协议》的模糊性,俄乌可同意在十年内就争议领土展开"建设性对话",期间要努力避免冲突再燃。此举既能规避泽连斯基"割让领土"的政治生命风险,也能让普京完成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保障俄罗斯的利益。
第三,停火与重建的"渐进式实现"至关重要。任何和平协议都需要分阶段实施:先以无条件停火、战俘交换、人道走廊开放建立最低程度的信任,随后西方解除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允许俄罗斯资金参与乌克兰重建,换取俄罗斯对能源、粮食通道的保障。此外,基辅当局及其欧洲盟友针对俄罗斯的一系列道德审判,例如要在其建立的法庭上"绞死"普京的妄想应当停止,这不现实、也只会凭空增加不利于和平的紧张空气,影响和平的到来。
这一切的前提在于各方的利益让渡与克制。美国需放弃"以乌耗俄"的短期算计,接受乌克兰中立化的现实;泽连斯基及其欧洲盟友则需摆脱"价值观外交"和给俄罗斯造成战略失败的不现实想法,以务实的姿态摆正态度。而俄罗斯也应当真正心存实现和平的诚意。若各方仍沉迷于阴谋诡计,任何谈判就只会是虚张声势的表演,而不是真正为和平做出的努力。
战争的结束从不源于某一方的彻底胜利,而是当所有参与者发现"继续战斗比妥协更痛苦"时,和平才会成为唯一选项。选择,只有泽连斯基及其欧洲盟友的让步才能将双方推向这一临界点。能否抓住伊斯坦布尔谈判的脆弱窗口,仍取决于一个更根本的问题:俄乌究竟是选择为"理想中的胜利"流血至最后一刻,还是在现实的灰烬中重建生存的可能。目前看来,特朗普和普京已经交出了自己的答卷,问题抛给了泽连斯基及其欧洲盟友,他们的态度将是影响未来和平谈判的最大变量。